正文

丛书总序一

话说津商 作者:宋美云


《中国商人谋略坊》丛书第一批的《话说徽商》《话说晋商》《话说京商》《话说津商》四册即将付梓出版,这是为我国的工商企业家和商业文化爱好者精心准备的一套系列丛书。应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的热情邀请,特作此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今天,人们真正认识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肯定了工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认识过程是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逐步得来的,实属不易。

中国自古以来对工商业评价甚低,“百工”、“商贾”都在九流之末。封建社会自给自足,历来重视农耕,轻视工商业,把农耕称为“本”,而将工商业称为“末”,几千年来都是扬本抑末。实际上,这也是社会发展停滞、中国处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近代以后,直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前,虽然对于工业有所肯定,即肯定了生产,但对于商业发展,对于需求的认识仍然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轻视商业的观念从正统理论到民间意识都十分严重。工商业实际是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血液和血管,是将社会的养分给予社会机体,使之能健康运行的唯一办法和通道。有之旺之,则经济发达,无之少之,则经济萎缩。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证明着这一道理。所以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历史阶段,这种发展和认识的提高可能要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明清时代,尤其是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要求工商业更快地发展,由此产生了中国商人在各个地区生存发展、艰苦奋斗、辉煌衰落、五光十色的历史。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工商业前辈们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奋斗精神和公益精神,以及经济之道、营销谋略有十分重要的教益和补益,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借鉴作用。我想,这就是出版这套丛书的现实意义。

从第一批出版的四个分册中已经能够看到,各时期、各地的商人在历史上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和性格。由于发展的大环境恶劣,中国的工商业前辈们的创业和发展都要花极大的气力,鼓极大的勇气,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通过艰苦的奋斗、百般的挫折、几番上下才得以创业、发展。工商业前辈们在事业有成之后,绝大多数都能造福乡里,都提倡爱国爱家。当财富逐步增长之后,他们大都展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精神,包括对于经营的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在经营的企业和事业达到较大规模时,他们也大都恪守诚信和信誉。以上特点是中国商人的共性,直到今日,我国的企业家和经营者仍然有这些“商人性格”。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差异也很大,这就使中国商人有着许许多多各自的地域特征。例如,徽商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结合最紧密,以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商人文化层次属最高。晋商以聚财和理财为特点,已经从单纯经营商品货物发展到经营金融产品,成为中国早期的比较高层次的市场经济的代表。京商大多经营与皇家消费有关的产品,如衣、食、药等,而作为一国之都的经营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是“门户之见”最少的商帮。津商则以其较早对外开埠的地位,形成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经营理念。纵观这些地域特点,不难发现,直到现代,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籍贯的经营者仍然具备这些特质,如长江流域的经营者文令较足,山西的经营者聚财敛财能力强,北京的经营者豁然大度,天津的经营者精明细致。当然,如果仔细挖掘,我们还能找到老一辈工商业者与现在的工商企业家们的行业传承和文化传承关系。这种独特的文化性也是本套丛书的特点。

在这里我想多说两句有关“诚信”、“信用”的问题。原因是,我国国有企业正处在转型改革之中,而民营企业则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攀登时期。这是一个“诚信”和“信用”的建立时期和发挥重大作用的时期。中国商界前辈们无论处于何时何代,都将“诚实守信”作为基本的经营信条,尤其是大企业家和大商业家就更提倡诚信。这也成为各地工商企业做大做长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中国商人的诚信、信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知信”完全结合,所以当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后,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撑,使经营者们从文化的传承中就可以达到诚信的结果,并运用在商战当中。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说,诚信、信用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

100多年前,恩格斯在其著作《〈英国工人阶段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曾将诚信、信用作为现代经济学的规律之一。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他在描写当时英国、德国经济发展阶段时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德国的许多情况似乎也改变了……先给人们送上一些好的样品,然后再把蹩脚的货物送去,……已经不合算了,哪里时间就是金钱,哪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热狂,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因此,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建立道德规范,首先是经济规律之一,因为大企业用不道德的办法去坑蒙消费者,将丧失效率和竞争能力,它的损失将会非常巨大,绝对得不偿失。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上了几个台阶,许多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已经达到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这个时候,是守信用、讲诚信能使企业做强做大做长,还是用不信用的办法能使企业发展,应当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实际上,在资讯越来越发达的现代,不要说不讲信用,即便是生产经营中有技术漏洞也可以使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毁于一旦。既有经济发展的规律,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可以相信,富有中国特色的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体系一定会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商界一定会继续铸造出讲诚信、讲信用的众多儒商和“百年老店”。

自明清时期一直到近现代的中国各地商人,虽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夹缝中生存,但仍逆流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和社会辉煌。然而,就像大江流水一样,有起有落,有兴有衰。究其原因,自然各有各的缘由,但根本原因,还是前期的封建社会形态和后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态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中国商人不可能成为经济主角或社会主角,而最终衰落。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工商业发展的一个全新时期,也使中国真正走上了富国富民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所有的工商业者都应倍加珍惜这个机遇,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这也是这套丛书对于今天读者的一种启示。

这套丛书的作者均是各地经济史和商业史的长期研究者,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应是一部介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好读本。一地商人为一分册,体例基本相同,文字平和,采用纪实写法,以叙事为主兼有评说。既写出了中国商人光彩的一面,又不掩其弱点和一定之恶习,还中国商人的本来面目。为增加感性认识和可读性,还收入了许多图片和商业谚语。

据出版规划,本次四本为第一批,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其它地区分册。希望读者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的出版能更合读者意愿。

 

胡德平(用手写签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