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营商观念:质量、质量,还是质量

话说徽商 作者:李琳琦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生命”,“嘴硬不如货硬”,“只要货赢人,不愁客不来”。这些现代商业谚语都说明了质量在商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货真价实是经营商业的重要前提。

其实,讲究商品质量是我国商业史上的优良传统。春秋末年的大商人范蠡就已经注意到商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具体提出不易保存、容易腐败的食物不要久留。同时,他还注意到选择从产品质量好的生产者那里去进货,以保证所经销商品的质量。正因为范蠡能选择质量好的商品来经营,所以在商品售出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历代经营有方的商人都能遵守质高货真这一基本法则。为了保障买者的权益,维护买者的利益,历代官府也都在市场管理法规中规定了工商业者出售商品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违者惩处。

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继承并发展了前辈商人讲究商品质量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政府规定办事。他们在经商过程中,牢守质量观念,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为眼前的利益掺假坑害顾客,有的商人甚至不惜自己蒙受损失而将发现的伪劣产品付之一炬。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食盐和铁一样,都实行官营,属于封建官府的专卖商品。到了明清时期,食盐经营虽然采用了官督商销的形式,但盐商仍属官商性质。

由于食盐属垄断经营,所以利润特别高,清代甚至出现过一石粮食换不到一小包食盐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明清时期经营食盐极易获利,如果商人再在食盐中掺假的话,其获利更是不可限量了。当时有些盐商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食盐里掺假,而许多徽州盐商则不与之同流合污。当时在两淮的徽州盐商,绝大多数都能保持食盐的质量,因此老百姓都爱吃淮盐。

粮食是明清时期商业流通中的大宗商品,徽商经营粮食的人数也很多。然而,徽州粮商也大多能注重质量,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如明代歙县人胡仁之经营粮食,某年大饥,斗米千钱。与他合伙的人想在米中掺假以牟取暴利,但他坚持不肯,表示自己决不能昧着良心赚这违背天理的黑心钱,损坏信誉。

明代歙县人黄玄赐在经营粮食过程中决不干短斤少两的事。他因讲究质量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结果富比王侯。

大部分徽商都本着依法经营,讲究质量的原则,决不为一己私利而干违法乱纪、坑害百姓的事。有的商人宁愿一时亏本,也不愿坑骗买者来获取不义之利。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后面的有关章节中也还要陆续提到,在此不再赘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