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斧,“教”诉求策略之斧

品牌三藏 作者:刘峻松


“教”——诉求策略之斧。简单而言,指将品牌核心内涵“教授”给品牌消费者,是如何传递、达到品牌认知的方法。

按照“非礼勿言”的“斧式心法”,诉求策略需要为品牌核心定位服务,诉求策略有很多种,要根据品牌核心内涵进行选择、取舍,归结出行“教”之法。

关于“教”的策略,这里我提到一个命题,即,“诉求模型”,简单而言就是迸发idea的方法。方法为目标服务,不同的方法殊途同归,在阐述“诉求模型”之前,我们先从高露牙膏的品牌广告策略谈起。在业界,高露洁的“诉求模型”同样有“三板斧”之称,在其推广宣传中,几乎所有广告诉求无不是由三板斧构成,即,第一斧,提出问题;第二斧,分析问题;第三斧,解决问题。

大家一定有如此的故事印象:在牙膏广告中,主持人面对一群天真、稚气的孩子说:“牙齿有蛀牙怎么办?”——这是第一斧,提出问题;紧接着主持人会通过例证告诉孩子们,“科学试验表明,牙齿缺钙容易引起蛀牙”——第二斧,分析问题;最后,主人公会给孩子们一个解决方案,即,使什么什么牙膏——也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三斧。类似的广告还有“汰渍”洗衣粉,从其提出油渍、污垢难以清洗的问题开始,到新“汰渍”强力去“渍”为止,我们都不难看到“三板斧”的踪影。

这是最基本的诉求模型,无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式,与中学语文老师教授的议论文写作要领,有异曲同工之妙。

遗憾的是,面对不同的品牌内涵,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决不仅仅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这么简单。不同的品牌核心内涵,直接关系到不同的品牌内涵元素,以及不同的展现诉求的逻辑方式。如果把诉求创意的过程简单解释为灵感的过程,“诉求模型”永远是无序的,甚至只能归结为艺术范畴。

但是,品牌以及我们生存的品牌环境,是情、理融合的产物,在艺术灵感的背后,还有很多有序的逻辑、关系。“诉求模型”是将看似无序的品牌元素、逻辑进行整理归类,从而使诉求创意过程更加系统化,更加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形如讲到浪漫,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表达浪漫的途径,比如:浪漫的语言、动人的礼品……进一步展开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与浪漫相关的载体,比如:鲜花、烛光、电影、旅行、戒指、酒吧、海边、繁星……针对不同性格、结构的人有与之相应的组合、选择,所以当我们看到《浪漫72式》的时候,不必惊讶,其实方式远不止于此。

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根据品牌核心的价值内涵,确定品牌传播的定位、对象,选择适合品牌与品牌众口沟通的方式、逻辑,这是解决诉求策略的根本。在理解行“教”之法后,当我们再次面对诸如《广告创意解码——实战精典64式》、《广告词的创意技巧》时,也就不足为奇。

因为,“非礼勿言”的行教之法不仅是艺术,更是可学之法。不要在为无序的艺术诉求榨痛脑汁,艺术可能是工作,但工作决不仅是艺术。他们彼此的度量工具不同,工作可能里面含有艺术,但工作更多的包含科学,既然是科学,也就势必可学……

四、“非礼勿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非礼勿听”——猴四不原则的最后一个原则。

“非礼勿听”,具体而言,意味着不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的声音不要听、不要信,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耳根太软”的人往往难有所成。做品牌也一样,要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任何品牌的建立不是朝夕之事。塑造知名度易,但塑造美誉度难,拥有长期的忠诚度则更难。在品牌管理的过程中,品牌噪音会很多,听与不听的原则存在于品牌核心价值之中,是实现品牌管理“众口合一”的根本。

“非礼勿听”,“听”指什么?用市场营销的语言解释,表达为“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什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调研,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话题,在这里为了方便理解,不妨简单调研定义:

调研,就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真实的结论,支持决策选择。在这里,关键在于得出真实的结论。站在西方营销学的角度,调研过程通过设计有效的分析模型与科学的调研人群筛选,从而保障“真实的结论”。但中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如此,与“真实的结论”还相距甚远。

在东方,“真实的结论”取决于两方面,“真实的人”与“真实的方法”,缺一不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