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资产价格是否可编入CPI(1)

看不懂的CPI 作者:范言慧


人们投资于资产,其目的是为获取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而消费则是现时的支出,在为编制CPI的目的而分解家庭的支出结构时,一般并不考虑其收入从何而来。无论是借贷,还是投资,均不在CPI的考虑范畴,因此在多数国家,资产价格一般不作为CPI考虑的对象。

但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争论,即是否应当编制一个结合了资产价格的价格指数,原因是资产价格代表了未来的通货膨胀,或者说是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近些年的争论起源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在日本的泡沫经济中,资产价格(主要指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高涨,然而当期的通货膨胀却保持低位平稳状态。在资产价格中,上涨最快的是股票价格,日经225指数自1986年开始加速,到1989年底,达到38 915点的峰值,是1985年9月广场协议时(12 598点)的3.1倍。随后泡沫崩溃后,日经225指数飞流直下,跌到1992年8月的14 309点。土地价格上涨略滞后于股票价格,城市土地价格指数在1990年9月达到顶峰,是1985年9月的4倍,随后开始下跌,到1999年底的水平是1985年9月时的4/5。

然而,从日本的消费价格指数(如图2-1所示)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其走势十分平稳。如果将1985年第三季度视为基期,那么在股票价格达到顶峰的1989年第四季度,CPI的涨幅是4 71%,仅相当于1985~1989年这4年中每年增长1 17%。可以说,物价在这几年中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给日本银行的紧缩政策带来极大的干扰,在争论是否应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反对派们的理由就是物价如此稳定,为什么还要实行紧缩政策?事实上在1989年提高利率之前的争论中,人们还明显担心:提高利率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挫。这也说明,1989年实行紧缩政策已经很晚了 。如图2-1所示,为日本消费价格指数。

图2-1 日本消费价格指数(1980第1季度-2000年第4季度)

注: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IFS)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