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资产价格是否可编入CPI(2)

看不懂的CPI 作者:范言慧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人们总结认为,由于传统理论认为采取紧缩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而在泡沫膨胀时期稳定的通货膨胀极大地干扰了人们对提高利率的看法。因此有学者建议,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应当考虑通货膨胀,还应当考虑资产价格,因为资产价格代表了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此外资产价格在高涨后发生的崩溃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此前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当把各种资产价格与CPI结合起来构造一个新的指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则要参照这个指数,从而把资产价格纳入到央行的考虑对象中。但这个设想也引起了人们的反对,反对者们认为,这样的指数的构造不仅在技术上很难做到,而且它要比物价的波动更为剧烈,甚至可能会完全由资产价格主导。如果货币政策是以这样的指数作为目标,那么在实践中可能对货币以这样的指数作为参照,则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也会因此而变得不稳定,货币政策如果也频繁改变,那对经济就不会起到稳定的作用。

资产价格是否能够代表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从理论上来说,二者确实有关系,当投资者预期未来会发生通货膨胀,他会产生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需求,这会促使其购入认为安全的资产,如处于低位的股票、房产、债券等等,对资产的需求会推动这些资产价格的提高。在实际中,人们对很多国家的考察也印证了这个理论上的推断。

但反对将资产价格纳入价格指数的人们认为资产价格提高也未必都会引起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以股票为例,如果股票价格的上涨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不大,而股价的上升导致社会财富的增加,产生财富效应,进而引起总需求的上升,这能够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如果股票价格的上涨是生产率提高的反映,企业赢利水平也会提高,也就是说股价上涨是人们对经济向好的预期,那么此时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因为此时企业的产出会增加,通胀压力还会减轻。

现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也在1999年与哥特勒合作的论文 中指出:“(中央银行的)政策不应因资产价格变动而作出反应,除非它们的变动也预示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动。”2002年,时任法国中央银行行长的特里谢(Jean Claude Trichet)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演讲 中也指出,中央银行在面对资产价格的变动而决定是否作出反应时,“应当保持十分的谨慎”。他们的理由是中央银行无法判断股市的泡沫是不是合理的,如果轻举妄动,可能就会加剧市场的波动。这句话似乎并未否认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除非资产价格的变动预示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动),但从美国最近在房地产泡沫中的表现来看,美联储似乎并没有重视资产泡沫有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价格不可能与通货膨胀之间毫无联系,更重要的是,资产价格可能还与更多的经济指标相关联(如经济增长、就业、消费等等),并且这些联系可能还超出人们的预料。中央银行需要认识到,它自己也是市场中的一员,并且作为重要的成员,它的一举一动会对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不顾泡沫的存在,一味实行紧缩政策的话,它自己就要冒风险。毕竟中央银行是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即便不针对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但也会通过利率的提高影响到资本市场,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刺破泡沫,随之发生的就会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并危及实体经济。

对于资产价格的急剧上涨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确是经过历史和现实一再检验过了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很可能受到投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非理性的繁荣”,急剧的上涨也预示着资产价格脱离的相对稳定的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其结果就是急剧的下跌,引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甚至是经济危机。

因此目前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资产价格由于其波动性,不应被纳入中央银行的调控范围,也不应成为央行的调控目标,但由于股票价格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这值得中央银行在制定政策时作为参考。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资产价格中不仅包含了重要信息,而且还是政策影响经济、金融体系的一种重要渠道,中央银行不可忽视资产价格的影响,同时监管当局也不可忽视那些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投机因素。格林斯潘也指出:“近些年来,全球经济活动受到来自各种资产的资本收益,以及为其融资的各种负债的重要影响,我们的预测和政策因此也越来越受到资产价格变动的驱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