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如何影响CPI(2)

看不懂的CPI 作者:范言慧


这样中央银行只需要提高自身对外提供信用的短期利率(有时是隔夜拆借利率),就可以连锁性地引起商业银行体系内利率水平的提高;这又会相应提高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的利率,因为商业银行不会愿意因资金获取成本增加而独自忍受利差缩小的损失,它必然会将这些成本转嫁到借款者身上。一般来说,在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当中,当中央银行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时,商业银行会立即作出反应,即提高其对外贷款的利率,这可使紧缩的效果迅速体现出来。

同时,利率提高会引起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的下降,这是因为当前的资产价格是未来收益流(红利或利息流)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的折现值,当利率提高,未来固定的利息流或非固定的红利流的折现值会下降,从而引起经济个体持有的资产价值缩水。另外市场利率提高也会引起本币升值,这是因为当利率提高引起本国投资收益上升后,就会吸引资本流入本国,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在外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可使进口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国内物价水平。此外,利率的提高还会影响人们的预期和对未来的信心。这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中央银行提高利率的意图,它可能被市场解读为中央银行认为未来经济会增长得更好,提高利率仅是为了给经济适当降温以巩固过去增长的成果,增强人们的信心;也可能被理解为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已经过热,有必要提高利率使物价水平降到一个合理区间内。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会增强人们的信心,而后者则会增加人们的忧虑。

市场利率提高最终将影响到物价,这是通过影响人们的需求而实现的。利率提高会促使人们把钱存进银行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或者通过使人们所持资产发生缩水,使消费者感觉更加贫穷;或者增加人们消费信贷(包括住房按揭抵押贷款、汽车信贷、信用卡消费等等)的成本;或者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商品相对更加便宜。通过这些渠道都会减少人们对本国产品的消费需求。此外利率还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这也会改变人们的节俭程度。

利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依赖银行借款的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也会增加企业持有存货的机会成本,同时高利率也会使受影响的企业降低雇佣的工人数。此外,由于企业在从银行借钱时通常需要抵押一定的资产,当利率提高引起资产价值的缩水时,这也会使企业更难借到钱,或者借到的钱会越来越少。此外,利率提高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以上因素都会降低企业的投资需求。

利率提高所产生的上述影响最终将使经济的总需求下降,消费需求的下降又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投资需求,于是在总供给短期内未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物价将会因此而下降。从上述分析可看到,这些影响多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变动(贷款下降)而实现的,因此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的变动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当然,货币政策从开始实施到最终发挥效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是所说的政策时滞。尽管从调整官方利率到影响其他短期利率所需要的时间会很短,但从短期利率到银行面向公众的贷款利率却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提高官方利率对购房者支付月供所产生的影响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从月供支出的变化到消费者缩减其他消费支出可能又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企业没有正确判断出消费者支出的变化会影响零售商的存货,这接下来又会影响到批发商向企业发出的订货指令,而后又影响企业的库存和企业的生产投资和吸收就业等等。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有长有短,这有时也受整个传导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功能发挥情况的影响。显然功能发挥得好就会减少传导的时间,而功能发挥得不好则会延长传导的时间。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困境,当时中央银行不断向商业银行体系中增加货币供给,但真正提供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却未能如前者一样增长。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担心贷款的风险而不愿意增加贷款,而同时商业银行将资金存到中央银行的账户上却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大量资金仍然趴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或者被用来购买政府的债券。另外,当时中国的股票市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机制上都并不发达,货币政策也无法通过这个渠道影响企业和个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