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庐山会议(1)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朱德和张闻天为农民个体所有制辩护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除朱德、张闻天等偶有涉及外,其他人很少谈到私人财产权,更不要说私营经济了。但这本书仍然要述及庐山会议,因为这次会议酿成的悲剧,对中国私人财富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深远。

众所周知,1958年“左”倾思想肆虐,危害严重。庐山会议本应反“左”,却转而反了右,结果造成更大灾难。庐山会议之后,一些地方继续刮共产风,并展开了对包产到户的批判,就是例证。

其实,到1958年底为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出的大乱子,党内外都觉察到了,并且提出很多意见,毛泽东也有所反思。于是,从1958年11月到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为止,共8个月时间,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采取一些措施纠正“左”的过火做法。

但是,就这些会议的主要精神来看,采取纠正措施,还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大跃进”。公共食堂和部分供给制等“左”的做法仍然在坚持,期望以

“最高速度”争取早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方针仍然有效。纠正来纠正去,都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左”的指导思想。

在这种氛围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59年7月2日在庐山召开,史称庐山会议。原定会议结合形势讨论19个问题,总结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 “左”。

会议分成6个组,名曰“神仙会”,即无拘无束,像神仙聚会一样,轻松漫谈。

6日,朱德在中南组发言说,供给制就是共产,农民就如此愿意共产?公共食堂办不好,全垮了也不见得是坏事。农民立家立业重要,对农民私有制要看重些。

3日到10日,彭德怀在西北组连续7次发言。彭德怀说:近来政治上经济上取得一连串胜利,党的威信高了,得意忘形。“1070”是毛主席决定的,难道毛主席没有责任?上海会议毛主席作了自我批评,说他自己脑子也热了一下。北戴河会议之后,搞了个“左”的东西,全民办钢铁这个口号究竟对不对?错误的东西一定要反对,北戴河会议不批判“吃饭不要钱”,结果普遍推广开了。“左”的一来,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毛主席与党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现在是不管党委集体领导的决定,而是个人决定。

彭德怀直接点名批评毛泽东,其直言敢谏的风骨,由此可见一斑。

10日,毛泽东根据会议情况召集组长谈话,安排会议到15日结束。毛泽东在谈话中要求大家对形势要有全面认识,成绩与缺点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不能说得不偿失。毛泽东还批评党内有右倾保守思想。毛泽东的谈话传达之后,彭德怀感到会议又沉闷了,“左”的东西压力还是很大,因而“非常忧虑”。他看到会议即将结束,觉得如果不能真正揭示问题的严重性,势必还要影响今后发展。他联想起近来的眼见耳闻,给毛泽东写一封信的念头在心里酝酿起来。当然,他万万没想到这封“万言书”将会引起轩然大波。

彭德怀在1958年12月曾经到湖南湘潭了解情况。先到家乡乌石,再到韶山,后又到平江、株洲。一路上发现粮食数字弄虚作假非常严重,他感叹道:“这样的假造数字,真是令人可怕!”乡亲们希望彭老总向中央反映真实情况。平江一位老红军寄给他一首诗:“谷撒地,禾叶枯,青壮拣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鼓咙胡”系引用古代方言,即私下里小声讲讲。

与此同时,一些党的干部秉公直言批评1958年蛮干胡来。一机部部长赵尔陆、国家计委副主任贾拓夫、东北协作区委员会办公厅李云仲等,或给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写报告,或在会议上讲话,勇敢地揭露和批评共产风、高指标的危害。还有人指出,在1958年,“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成为主流。

党内外的焦虑与忧愁,深深地撞击着彭德怀。

彭德怀思虑再三,于13日连夜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14日将信送给毛泽东。

这封信分甲乙两部分。甲: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乙: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甲部说:通过大跃进,基本上证实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大炼钢铁有失有得;公社化具有伟大意义,其中的问题,经过一系列会议基本已经得到纠正。彭的结论是:成绩确实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部说:过去一段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是具有政治性的。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不正确。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另外,在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第一,浮夸风普遍滋长,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片面性,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第二,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把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彭德怀认为,纠正这些“左”的倾向,比反掉右的保守思想还要困难。

这封信是中肯的。今天看来,它的不足之处,恰恰还是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但是,信中指出问题是具有政治性的,毛泽东不能接受。再有,这封信谈到指导思想有“左”的错误,也为毛泽东反感。第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的提法比较刺激,几乎等于说1958年的问题与历史上三次“左”倾错误相同,因而惹得毛泽东大怒。

16日,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信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这个非同寻常的标题,印发与会者,请大家讨论,会议因讨论彭德怀的信而延长,并且急转直下,一场风暴起于青萍之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