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里巴巴大举杀入C2C市场

赢家 作者:程书博


在eBay收购易趣之初,梅格?惠特曼曾经表示,争夺中国网络拍卖市场的战斗将会在18个月之内偃旗息鼓。很显然,梅格?惠特曼对eBay能从容占领中国市场信心十足。但事实却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异军突起,eBay易趣在国内C2C市场上的份额不断被蚕食。并且无论梅格?惠特曼如何乐观,eBay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远远不像她形容的那样不堪一击。

梅格?惠特曼在中国所遇到的最为强劲的对手,就是阿里巴巴(Alibaba.com)和淘宝网(Taobao.com)的双料首席执行官马云。马云,这个并不帅气但很有才华的中国杭州人,曾是一名英文教师,现在他已成为近50年来第一位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家。2000年,他被评为“美国亚洲商业协会年度商业领袖”;2005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经济人物”;2005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未来100位领袖”之一。

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马云对建造一个电子商务帝国的理想的追求。1995年,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马云第一次去了美国。在西雅图,他拜访了故友,同时接触到了互联网。当时,他在网上搜索“Beer”(啤酒),得到了许多搜索结果,而当他搜索“China”(中国)时,其结果是零。马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回国后立即辞去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借了2000美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杰夫?贝佐斯也在美国创办了亚马逊公司。

1999年3月,马云以50万元人民币创建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5月,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的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0000人,会员总数超过20000人,并推出了阿里巴巴网站第二版。

马云的“疯子设想”获得了众多风险投资商的认可。他们认为,阿里巴巴的这种B2B(企业对企业)商业模式,是继雅虎的门户网站商业模式、亚马逊的B2C商业模式和eBay的C2C商业模式之后,“世界互联网的第4种商业模式”。

1999年10月,马云接受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为首,包括富达集团(Fidelity Capital)、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以及Invest AB等风险投资商在内的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0年1月,软银公司投入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巴巴拓展全球业务。由于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投资家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巨额投资以及他本人担任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阿里巴巴和马云在业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当然,阿里巴巴和软银的合作还不止在融资这个层面。孙正义想以两家合资的方式把阿里巴巴引至日本、韩国和欧洲等非英语国家。2000年6月20日,阿里巴巴与软银的阿里巴巴韩文版网站正式开通。

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

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此数目的B2B网站。

2002年12月底,阿里巴巴实现了1元钱的利润。在年终会议上,马云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赢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反对马云,然而马云“一旦下定决心,10头牛都拉不回头”。

200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轻松松地赢利1亿元。

截至2004年10月,阿里巴巴已汇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世界各地的企业及商家提供640多万条商品供求信息,年交易额超过60亿美元,是全球电子商务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在线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之一。

2003年5月,以前一直在B2B领域纵横驰骋的阿里巴巴宣布大举杀入C2C市场,投资1亿元创建个人在线交易平台淘宝网。这是阿里巴巴成立4年来首次对非B2B业务进行战略投资,依托于B2B市场的经验和服务能力,延伸自己的服务对象。

很多人不知道马云在投资淘宝网之前是抵触C2C这种商业模式的,可他这次又投身于C2C的洪流当中并且一砸就是1个亿,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马云宣布推出基于C2C模式的淘宝网,似乎是他的又一个“真空”决策。马云说:“在中国电子商务方面,未来3~5年我们会做很多的事,我们想唤醒这个产业。”马云坦言,做出这个决策的最核心理由,其实就是eBay在全球市场上做得太好,而国内的eBay易趣却在中国市场上做得太差。

阿里巴巴的投资实际上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经历寒冬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投资。“聚这么多现金,我们是用来准备打仗的。”马云的话杀气腾腾。

与此同时,易趣已经占领了中国网络拍卖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eBay也已在2002年以3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易趣33%的股份,并在2003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易趣其余的全部股份,并允诺继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马云在这样的时刻选择进入C2C领域被当时的一些媒体形容为“非理智”、“疯狂”和“豪赌”。马云如此贸然地进军C2C领域,令人替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