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1)

供应链战争 作者:谢勤龙


绪论

供应链战争--企业生命之战

"中国制造"真的能变成"中国创造"吗?

商场如战场,中国企业必须打赢供应链之战,这关乎4000万个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场上的胜负取决于众多因素,实力固然重要,但指挥官头脑中的思想更加重要。毛主席曾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指挥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秘诀和法宝是什么?是他的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如果他的思想透彻深刻、切中本质,指挥沉着若定,决策英明果断,使众将齐心协力,胜利就如探囊取物。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来,我们打开国门,与世界经济相融合。这期间一直守候在国门外的跨国公司一拥而入,纷纷成立合作、合资甚至独资企业,统称"三资企业"。

在生活方面,人民经历了"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后,从外汇商店、出国人员服务部、免税店等地方带回的洋货中,开始憧憬国外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日本货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八国联军"齐亮相,中国成了外国商品的展览馆。

在洋货的进攻下,"白猫"、"海鸥"、"飞鸽"、"蓝天"、"北京"等一些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慢慢成为记忆。洋品牌从"日立"、"雅马哈"、"索尼"、"桑塔纳",到后来成为年轻人的向往、成年人的谈资、富人的炫耀、老年人的感慨、私企老板的身份象征的"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等不断冲击着国有老品牌。新崛起的民族品牌,如"海尔"、"联想"、"全球通"、"娃哈哈"、"汇源"等,经营得还好吗?"五粮液"、"茅台"是否有一天也会销声匿迹呢?"双汇"、"平安"其实城头已改大王旗,因为它们已经是外商控股的中国企业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战争仍然在继续。当代企业战争的大格局是国际化和全球化。从中央到地方,从国有企业到股份公司、到民营企业、再到个体户,无一不受到这场战争胜负的影响。

加入WTO后,我国陆续开放了农产品、银行、电信、电力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电、油、运也已经逐步受到"侵蚀",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渗透进了大量的外资、合资品牌。"达娃之争"竟然惊动了中法两国的总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则吸引了媒体、专家、企业家无数的眼球,引起了民营企业的警觉。

这场战争究竟在争夺什么?资源!获得什么?财富!

那么,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指挥官头脑中的思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没有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挥官纵有身先士卒的将军、全副武装的千军万马、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都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

"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这是2005年9月17日在中国大饭店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世界大会的主席台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面对台下来自全球各地上千位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领袖、高管和职业经理人,讲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句话。

"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本人在这次会议上应邀作了"中外企业采购管理的对比"专题报告,对台下的企业家们讲出了企业生存的法宝,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战略采购。

企业永远面临着两个主题:生存和发展。

一、战略采购求生存

想生存,必须要有利润。"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企业运营其实就这三段话。买得贱,成本就低;卖得贵,收入就高。这一买一卖之差(收入-成本),就是企业的毛利。大多数企业不重视采购,不重视对支出的管理,企业的毛利低得可怜。

中间环节就是从购买物料、生产、加工等在制品,检验包装销售产成品,到卖到消费者手里换回货币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还有可能由于保修期的问题引致的索赔而进一步缩水。

利润总额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所得才是净利润。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率已经跌到了5%以下,即使是煤炭、钢铁、运输、电力、石油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近几年来的净利润率也在直线下滑,更不要说庞大的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供过于求的制造业了。

在笔者进行企业培训和讲解战略采购这一课时,每次都统计听众所在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毛利率为10%以上的企业不超过10%,而净利润率超过5%的大多是新兴的小企业。除了国家垄断型、资源型的企业外,大中型企业(一般也是老企业)的净利润率都在4%以下。即使在经济形势最好的2007年,80%以上的企业的净利润率也不超过5%。一般来说,中国制造业平均估算出的净利润率在2%左右。

举例来说,联想集团网站公布的每季度的财务报告,从2004年12月8日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事业部至2008年12月,每季度的净利润率从5.11%跌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0.53%。2008年,联想集团进入《财富》500强名单,排名第499名,销售收入为167.87亿美元,净利润为4.84亿美元,这样算来,净利润率只有2.9%!

实力雄厚的联想集团尚且如此,大量的处于低价竞争的商业环境下的制造型企业,生存状况就更加严峻。同期上榜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石化集团2008年净利润率也只有2.62%,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率2.50%,国网公司的净利润率为3.33%。

笔者摘录了2008年《财富》500强榜中部分上榜的中国企业,同时把销售利润率也算了出来,如表1所示。表1节选了2008年一整年的财务数据,反映的是2007年的经营状况。200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成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的数据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这些企业,笔者进行了连续跟踪,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的利润率连续3年下降。以国内无线通信的垄断型企业--中国移动为例,国内企业与其经营业绩相比几乎无出其右,但从2008年的数据看净利润也是直线下降的。表12008年《财富》500强榜中部分中国企业财务数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