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4)

偶遇:欧美作家与艺术家的多维私交 作者:(美)瑞切尔·科恩


我尽力用符合历史时期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相互影响,因此,在措辞上,我使用"黑人"而不是"非裔美国人",使用"部落与地区"而不是"美洲原住民"。也就是说,我忠于当时人们实际上的态度和选择。所以,读者会看到女性出现的不规律性,还有种族之间令人不安的关系。我经常对这些社交圈的偏狭感到失望,也许这点是不需要明说的。

我所写的作家和艺术家或者是生于美国,或者是在美国完成了其重要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里,花费大量时间去拜访,去交谈,在他们离开之后则写了大量的信件。对他们的朋友而言,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显见于下面这些人的生活中:艾米莉o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简o图默(Jean Toomer)、罗伯特o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威廉o福克纳(William Faulker)、或者是弗兰纳里o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本书中的这些人都对社会现实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基本上没有把那些活动记录下来。这也是导致下面这些人缺失的部分原因:亨利o亚当斯(Henry Adams)、珍妮o亚当斯(Jane Addams)、西奥多o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伊迪丝o华顿(Edith Wharton)以及理查德o赖特(Richard Wright)。另外,如果书中的人物是视觉艺术家,我所写的只是他们作为肖像摄影家在单独的环境中工作的情形,或者是他们聚集在一起时的场景。我没有选择下面的这些人作为中心人物:约翰o辛格o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沃克o埃文斯(Walker Evans)、多萝西o兰格(Dorothea Lange)、雅各布o劳伦斯(Jacob Lawrence)、乔治亚o欧姬夫(Georgia O"keeffe)或者是马克o罗斯科(Mark Rothko)。最后有一点很重要,我写的是那些我内心对其有感觉的人。我经常想起在《桥》(The Bridge)中哈特o克莱恩对沃尔特o惠特曼的致辞--

你,不是最伟大的,

--也不是第一个,

不是最后一个,

--但却是亲近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