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回 从地到天

妖眼看西游 作者:穆鸿逸


按旧时神魔小说的套路,一般小徒弟学艺期满,在毕业下山之时,老师父总会拿出几样珍爱的兵器或是法宝之类的东西相赠,以示对这个弟子钟爱有加,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在《 封神演义 》中,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云中子送徒弟雷震子风雷双翅以及一条黄金大棍,清虚道德真君送给徒弟黄天化的,是玉麒麟一头和银锤一对,外加火龙镖若干。至于哪吒,更是发了大财,其师太乙真人简直在他身上开了一个法宝展示柜,通计有: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以及阴阳剑和风火轮各一对……这等大法身一现,八只手两只脚一只也没闲着,书中有专门的词语描叙,叫做“丫丫叉叉”。可同样的情况到了猴子身上,却是一无所获,因为它是被赶出师门的——东天教主的态度如此,猴子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唯走而已。可是又留下了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东天教主这般仓促地将猴子逐出师门呢?他为了这只猴子,等了已经近三百多年都不曾在乎,为什么却急在这朝夕之间将其轰走呢?其实这个答案,还是要着落在他那“假长生不死之术”上。东天教主是神圣仙佛之体,早已长生不死,时间对他几乎是没有概念的。可猴子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灵物,寿数虽长,终有尽时。两者对应比较起来,东天教主玩得起,也等得起——只要你猴子有时间,我就奉陪到底!

可现在,明显是东天教主等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猴子没有时间了!猴子学到的长生术是假的,所以依旧有一死。在地府的《 生死簿 》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猴子只有“三百四十二岁”。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猴子此时的年龄:它在花果山感慨生死无常的时候,有一句话:“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说是说三五百载,其实根据实际情况推测,五百年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猴子至多不过三百余岁而已。而猴子被逐下山之时,曾说过,“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可见,此时的猴子,最少也有三百二三十岁了,若是多估计一点儿,只怕这时距猴子的死期,最多不过只有十几年了。东天教主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培养猴子去制造祸乱,当培训就快接近成功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这只猴子的寿数,已经没有几年了——这大概是因为幽冥地府的人事保密工作做得到位,若不是东天教主心血来潮算了一算,恐怕再教二十年还想不到这事呢!

猴子的大限将至,对东天教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如果猴子一死,他三百多年的等待就会尽付流水,如何能够不着急?所以他临时改变了计划,有可能也和太上老君商议了一番,最后为了使整个计划不被破坏,于是他连兵器都没赠送就迅速地将猴子赶下山去,希望它能够好好利用这剩余的十年,尽快制造出混乱的局面,从而引起天庭的注意。只要天庭发觉到这只闹事的猴子,太上老君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借此由头捉猴子上天,近距离地制造出更大的混乱,然后趁乱浑水摸鱼地实现篡逆阴谋!

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幕,恐怕就是“逐出师门”事件的真相了。

但话说回来,东天教主真的没有给猴子准备兵器吗?我觉得并非如此,他不但有所准备,而且还是太上老君出品的一根铁棒——但绝对不是那根“如意金箍棒”。在这里出现了说法上的一点儿混乱了,需要换一种说法:这世上存在着两根一模一样的“如意铁棒”,“一号铁棒”现世较早,被大禹发现,命名为“如意金箍棒”,而“二号铁棒”则一直默默无闻,它就是东天教主给猴子准备的兵器。

东天教主自从收得猴子为徒,自然也在它的兵器上动过脑筋——猴子生性多动,棍棒之类的打击性武器当然是首选。东天教主立刻想到了太上老君当年所铸造的那根铁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重量足够而且携带方便,若是刺王杀驾则最适合不过。于是东天教主便向太上老君讨要此棒,然而这根铁棒,早在三皇时代之前,便投放至人间了,要不然大禹又如何能够得到?至于下落,早已不明,更无从寻起。为了计划的顺利进行,太上老君只好开炉重新打造一根同样的铁棒,当然制作这样兵器是秘密进行的,非一日两日之功可就。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太上老君就是再偷偷摸摸地尽量加速制作,也要十天半月才行——换算下来,从猴子上山算起,至少也是十五年之后,这件兵器才能打造成功,而在第十个年头的时候,猴子就被赶下了山,其实也怪不得东天教主不送兵器,并非是舍不得送,而是下了订单没到交货日期没东西送啊!可令东天教主失望的是,猴子下山之后,在有生之年内,不但没有惹出什么祸事,反而经营起了花果山,唯一出格的事情,则是在其直至寿终正寝的前几年,闹了一次东海龙宫,其起因是为了去讨要一件称手的兵器,结果竟叫猴子歪打正着,将“一号铁棒”找到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意金箍棒”。

虽然猴子寻到兵器,但此时东天教主的心情却是十分复杂——兵器竟然被猴子自己找到了,这样更好,可以省了一根棒子,但算算时间,猴子的时间已经没几天了,这个时候得到武器,又能有什么用呢?世间之事,机缘巧合,越是想做的事情,未必就能做得到,而明明没希望的事情,却意想不到地发生了!《 生死簿 》上的时辰已到,但寿终的猴子却没死。不但没死,而且还凭借着一身的猛胆,大闹地府,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才得以长生。

由此足可证明猴子的“长生不老”,和东天教主所传授的“假长生不死术”是毫无关系的,他是靠自己的武力和胆识赚过来的——大闹地府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 目莲救母 》一出戏曲中,目莲就打开了鬼门关,放出鬼魂还阳无数,于是引发了黄巢之乱,杀够了八百万才添补了地狱的亏空。而在《 聊斋志异 》中,也有一篇《 伍秋月 》,主角王鼎,又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汉子,为了一个女鬼伍秋月,他两入地府两次杀鬼吏无数,硬是将伍秋月还阳过来。这等情形,和猴子大闹地府,有何不同?常言道“鬼怕恶人”,以上几个例子说明,无论有无仙术道法,只要拼得死,不要命,阎王也是奈何不得的。

“闹地府行动”对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而言,有三个好处和一个麻烦。

第一个好处是,作为一个祸乱分子,猴子第一次开始“务正业”了——它攻击了天庭辖下的办公机构,并且篡改和损毁了大批文件,以及主观地掌控了一批猴子的生死。这个祸闯得不算大,但也绝对不小,已经足以引起天庭最高权力层的重视了。

第二个好处是,通过这个行为,等于是给天庭上的太上老君发了一个行动的信号——东天教主所培训的祸乱分子,终于有一个挑起了混乱!

第三个好处是,猴子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间接地引发了东天教主日后的一个计划:他又寻找到了另一个灵异的猴子——“六耳猕猴”,并且依样画葫芦,将六耳猕猴培训得和孙悟空一模一样,并把后来制造好的“二号铁棒”交给了它( 这就是“二号铁棒”的最后下落 )。要不然在第五十八回“二体搅乱大乾坤”中,假悟空六耳猕猴,如何能有和猴子一般的变化?又如何能有和猴子一模一样的铁棒?虽说六耳猕猴有侦察术和读心术,但服饰模样可以模仿变化,难道那七十二般变化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这根铁棒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而且在两猴打入地府之时,就出现了“无据可查”的情况。有关“六耳猕猴”的计划,日后自会具体分析,在此先不再枝蔓。

三个好处说完了,还有一个麻烦没说。这个麻烦,就是猴子至此真得到了“长生不死”,日后功成,想要杀它灭口,却多了一重困难。

经过了“大闹地府”这一关键性的一步,猴子既寻到了命中注定的兵器,又死而复生,这其中的种种变化,虽都不在东天教主的计划之内,但事情的大趋势,却依然还是往既定的方向发展的:猴子搅龙宫、闹地府的罪行,已经报上了天庭,而天庭方面,已经给予了相应的重视:派出太白金星前去招安猴子。

身在天庭政权之中的太上老君,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东天教主在人间的事情成功了!当然,太上老君的原计划是引得玉皇大帝派兵下界去擒拿猴子,然后带到天上处决,在处决的时候,就可以做个手脚,将猴子“不小心”地放出来,从而实现他的阴谋。但太白金星的出现,使原本平坦的道路又发生了变化——这个老小子是天庭中典型的“鸽派”,平时打个喷嚏都会小心翼翼,更别说是要他提出平乱了!太白金星奉行着“和平、和睦、和谐”三和主义,强烈要求将猴子收入天庭公务员的队伍。猴子就是猴子,是不可能安分的。太上老君深知这点,所以对太白金星的提议并没有丝毫的反对,而且认为是意外的收获:猴子在地上闹,再闹也有限度,若是猴子到了天上,那闹起来可就是大问题、大混乱了!这一点却是正中太上老君的下怀的。

于是太上老君匆忙地调整了策略,开始布置天上的一切,为最后的阴谋做起了准备,欲知猴子上天之后,又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手中刺王杀驾的棋子的,请看第十三回《 大闹天宫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