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僧肉怪谈

妖眼看西游 作者:穆鸿逸


“唐僧肉”的概念虽然从《 西游记 》第二十七回才开始产生,但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固定思维中,仿佛整部《 西游记 》就是围绕唐三藏的这堆肌肉组织而展开的,若能将书名更换为《 块肉余生记 》,似乎更得民心,因为大家似乎存有三个根深蒂固的“共识”:

“共识一”:只要吃了三藏的一块肉,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共识二”:西天路上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了解这一信息。

“共识三”:西天路上所有的磨难和冲突都由三藏这一身好肉而引起。

难道果真如此?只要细读文本,大家就会发现以上三个“共识”,其实都只是惯性思维的产物罢了,与真实情况相比,更是大有出入——由此可见,欲解“僧肉案”之谜,必须先从这所谓“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入手!

有关唐三藏的来历与出身,《 西游记 》中提过很多次,各种说法大致相同:

“你道他是谁人?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作陈玄奘。”( 第十一回 )

( 镇元子 )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 第二十四回 )

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躧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 第八十一回 )

如来道:“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第一百回 )

根据《 西游记 》的编撰者、地仙之祖、唐三藏的徒弟以及唐三藏前世的师傅这四位可靠人士所提供的资料来看,唐三藏的来龙去脉如下:

如来佛祖第二个徒弟金蝉子,在大雷音寺至少修行了四百五十四年( 唐三藏四十六岁 ),由于在一次如来说法时,金蝉子曾经打盹,并且浪费了一粒米粮,所以被如来佛祖安上了一个“轻慢大教”的帽子,于是被转生中土,成为昔日的陈玄奘,今日的唐三藏。

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只有这样多,并未发现唐三藏的筋骨肌肉能有什么神异之处,而且据说三藏因为前世掉了一粒米饭,今生就要大病三日偿还,可见西天的律例何其严格。以金蝉子所背负的“轻慢大教”的帽子来看,就注定唐三藏一出娘胎就得“多难多灾”,既然是要严酷地磨炼这个徒弟,叫他知道佛法的厉害,那么如来佛祖又岂会给他一副超人的身体?他只不过就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倒霉和尚而已!于情于理,唐三藏的肉都不会具有什么特异功能,更不必说吃上一块“长生不老”!

既然如来佛祖都没说“唐僧肉”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那到底这个“唐僧肉”的概念为什么在妖魔中不胫而走?难道真如“共识”所谓“西天路上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了解这一信息”吗?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偏见吧!请看下面这张《 唐僧肉信息表 》:

对照这张统计表,我们发现,西天路上虽然号称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正正经经只遇见妖魔仅仅三十处而已,而且这些妖魔和取经队伍的冲突也不完全是“吃三藏肉”这样单纯,更有很多妖魔是完全不知道有“唐僧肉”的存在:

◎ 妖魔为吃人而挑起的冲突共十六处( 其中有十一家妖怪知道“唐僧肉”的好处 )。

◎ 取经队伍见义勇为,主动招惹妖魔一共有五处。

◎ 与取经队伍有前账未清的,寻仇的妖魔一共有四处( 其中蜈蚣精是既要寻仇又要吃人 )。

◎ 女妖精欲与三藏交媾的一共有四处。

◎ 因争夺取经队伍财物的冲突只有一次。

◎ 妖魔怂恿国家政权要吃三藏的只有一次。

吃“唐僧肉”可得长生的传说,在白虎岭白骨夫人那里才第一次被提出,至于她之前的双叉岭熊虎牛三妖魔、黑风山黑风洞熊罴、黄风岭黄风洞黄风怪,似乎都还不大清楚“唐僧肉”的功效。看遍整部《 西游记 》,风闻“唐僧肉”传说的妖魔,也只有以下十一家:

白骨夫人、金银二角、牛圣婴、鼍洁、灵感大王、独角兕大王、蜘蛛七姐妹、蜈蚣道士、狮驼三魔、鹿国丈、花皮艾叶豹。

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一家妖魔各自都得到了怎样的“僧肉传说”:

( 白骨夫人 )道:“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第二十七回 )

金角( 对银角 )道:“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三藏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 第三十二回 )

( 牛圣婴 )躬身道:“常听得人讲,他是一个十世修行之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寿似蓬瀛不老仙。”( 第四十一回 )

( 鼍洁 )道:“昨日捉得一个东土僧人,我闻他是十世修行的元体,人吃了他,可以延寿,欲请舅爷看过,上铁笼蒸熟,与舅爷暖寿哩。”( 第四十三回 )

( 灵感大王 )道:“一向闻得人讲: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有心要捉三藏,只怕不得能彀。”( 第四十八回 )

( 独角兕大王 )笑道:“我这里常听得人言:有人吃了三藏一块肉,发白还黑,齿落更生,幸今日不请自来,还指望饶你哩!”( 第五十回 )

( 蜘蛛七姐妹对蜈蚣道士 )道:“我等久闻人说,三藏乃十世修行的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故此拿了他。”( 第七十三回 )

( 狮驼洞小妖道 ):“( 三魔 )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 第七十四回 )

( 鹿国丈 )说:“那东土差去取经的和尚,我观他器宇清净,容颜齐整,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更强万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汤,服我的仙药,足保万年之寿。”( 第七十八回 )

( 花皮艾叶豹 )道:“我这一向,常闻得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 第八十五回 )

以上这十一家妖魔的口供几乎出奇的一致,都知道“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吃一块长寿长生”这些主要信息,更重要的是,除了鹿国丈,其他十家妖魔几乎都说了一句“久闻人说”或是“常闻人说”——它们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一个道听途说的“信息”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成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其必然具有比较完整且合理的因果关系。在西方十一家妖魔所盛传“只要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这一信息中,“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这十一字是因,而“吃一块长寿长生”这七字是果。

有因才有果,无因就无果,如果因出了问题,那么果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要“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这个因成立,那么唐三藏在今生之前的至少九百多年间,必须要轮回九次都投为男人身,并且还要当九次自幼出家的高僧,这个难度实在有点儿难以想象,因为有太多的难以预料:比如,一次没投胎成男子就不行,一次先结婚再出家也不行,一次出家没成为高僧也不行,更难为他勤修了九世,做了九代高僧,还坚持不能成佛……

其实不需要假设这样具体,一个事实就可以推翻一切:我们都知道,在四百五十四年前,金蝉子还在兰盆会上与镇元子茶话联欢呢!据说金蝉子直接投胎转世成了唐三藏,又哪有什么“十世修行的好人”?轮回九世九百年呢?

既然“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这个因已然站不住脚,那么所谓“吃一块长寿长生”这个果也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有关“唐僧肉”的种种奇谈,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大谣言!

所谓谣言,其实是指利用各种渠道,对公众感兴趣的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进行广泛的传播,据说还有一个著名的“谣言的公式”:

谣言的效应=(事件或问题的)重要性×(事件或问题的)模糊性

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或问题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事件或问题越重要而且越模糊时,谣言所产生的可怕效应也就越大。要想成功发布谣言,其中最关键的是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要制造一条完美的谣言。它的内容要有相当的重要程度( 与许多人都有一定的相关度 ),并且它必须言简意赅,易于广泛传播。

其次,需要有一条完整的传播渠道。先是谣言的发布者进行首次传播,再由第一批受众进行相互传播,最后才能形成大规模的“广泛认知”——在被第三方拆穿之后,它就是谣言。

若以这个标准来验证“只要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这条信息,我们发现它的确是一条谣言,并且堪称谣言中的典范:

这条谣言只有“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吃一块长寿长生”短短十八个字,非常利于广泛传播,而这十八字所包含的内容,却是重要无比,甚至可以说关系着所有妖魔的前途发展。传播它的妖魔虽然只有十一家,可每一家都是“久闻人说”或是“常闻人说”,可见传播的时间之长与范围之广。最后我们彻底推翻了它的内容的真实性,于是证明“只要吃了唐僧肉就能够长生不老”这条信息确是谣言无疑。

那么,能够制造这种轰动三界,直接造成取经团的危机与妖魔们无谓的牺牲的弥天大谎的“大恶人”到底是谁?欲知“僧肉案”的进一步发展,请看第二回《 雪迹寻鸿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