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译序/和梭罗一起采野果(1)

野果 作者:(美)亨利·大卫·梭罗


石定乐

梭罗的生平、主要成就、思想体系等,人们知道得很多,就不在这里多说了。这里只想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如何成书,如何又在作者去世一百多年后出版。当然,作为本书的译者,还希望能为广大读者中并非梭罗研究者的这一部分人士提供必要的资料,有助更好欣赏、理解、利用这本书,如果可能还能更好解读梭罗。

梭罗1862年五月6号早上逝世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市缅因街他母亲的家中。结核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梭罗因患此病身亡,时年44岁,可谓英年早逝。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包括许多手稿,其中就有这本一百三十多年后才出版的《野果》。

梭罗提笔写《野果》是在1859年秋,但该书的构思和资料收集始于九年前。 1850年夏,他搬进父母家里顶层刚装修过的小阁楼(他和父母及妹妹住在一起),从此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写作阅读,下午总会进行长时间散步。这时的他正好一下多了许多闲暇___ 此前五年里,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1849年刚出版的《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的一周时光》( 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另一本是19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1850年十一月6号,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心里有种想法成熟了,但就是不知道那是什么,权且放到一边不管。”同年,他还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天职就是不断在大自然中发现上帝的存在…。”(My profession is to be always alert to find God in nature…)

已经出版的那本书当时销路并不好,所以他还得为别人做些田野调查以补贴生活,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对自然科学,尤其是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帽顶做了个小储物架(他风趣地称作Scaffold),这一来就能把感到有趣的植物标本采集带回家。散步时,他还常常带一本介绍植物的书,可以随时查阅。到了1850年十一月中旬,他不但频频记下观察结果,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从日记本扯掉一些写过的东西,甚至还索性把一些笔记和树上相关部分剪贴到日记上,省得抄的麻烦。十二月,他当选为波士顿自然史学会(Boston Society of Natural History)通讯员,这一来他可以利用该学会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了,为他的素材整理提供了方便。六年后,回忆自己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这一戏剧性变化时,梭罗写道:

“记得当时我看着湿地,心想:要是我能认识这里所有的植物该多好!要是我能叫得出这里一草一木该多好!…我甚至想到要进行系统学习,从而能了解这里的一切…真没想到两年以后我就轻轻松松做到了…我很快就开始对植物进行密切观察,记下何时长出第一片叶子,何时开了第一朵花,不论早晚,不计远近,都认真观察记录,就这样有好几年… 就这样,我跑遍家乡方圆三十英里的地方。有的特殊植物长在离家四、五英里远的地方,而我半个月里会去观察十余次,就为了能确切知道它开花结果,这同时还要去不同方向的一些地方观察另一些植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