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越桔 (Black huckleberry) 01

野果 作者:(美)亨利·大卫·梭罗


(果实插图见38页上方)(图略)

(枝叶和果实插图见56页下方)(图略)

黑越桔成熟始于七月三号,普遍成熟则在13号左右,想大片采摘则要再等上九天,最佳果期要到八月5号,过了八月半仍有得采的。

大家都知道,黑越桔这种灌木细长笔直,叶子茂盛,树顶平展,树皮深棕色,而新出的枝芽则为红色,受生长的地方阳光强弱影响,有的也稍显矮小壮士些。与越桔其他品种的花相比,这种的要小些,颜色也红得深一些。从加拿大中南的萨斯喀彻温省部到美国南部的乔治亚州山区,从东海岸到密西西比河的这段纬度间,据说都能见到它们。而这里只有很小一块地方看到它们大量生长,很多迹象表明:它们生长蓬勃的许多地方只是还未被发现而已。

植物学家将其命名为Gaylussacia resinosa,说是为了纪念盖卢萨克(1)这位著名的已故法国化学家,我实在看不出理由何在。如果是他第一个提炼出黑越桔的果汁并将其放入烧杯试管,那他当之无愧。又假设他早年是一个采越桔的高手,将采得的卖了交学费,甚至就算他只是对这种植物偏爱成癖,我们也不说什么了。可是他活着时哪怕看到过黑越桔一眼,也并无史料证实。只怕就是一群法国营养学家决定后,将这重要消息向一个意大利女仆宣布的,后者恰恰在法属安大略省东南的休伦湖边采摘了满满一篮这种果子呢!这种做法就好比我们把以达盖尔(2)命名的银板照相法改为“吹风唤雨大力神”(The-Wind-That-Blows),这是印第安奇普维部落的一个赫赫有名的巫师之名。另一种叫法是伞形乳态浆果( Andromeda baccata),不错它的果结成的是伞序状,但牛奶什么的就怎么也扯不上了。

六月十三号那天我就观察到青青的果子了,又过了三个星期,我已经忘掉这回事了,不料在向阳的一些坡地上又看到它们。这时它们有的蓝色,有的紫色,有的仍是青色,都长在叶子中间探头探脑。明知还不到成熟的时候,但我还是打定主意要尝几颗,以示隆重庆祝越桔成熟季节的来临。又过了一、两天,混杂在青绿果子间的黑色越桔果为数就很可观了,而且一点也不像被虫子咬过的。大概第二天我就从一树上采了一大把带回家,并把这消息告诉大家。说起来简直没人相信,原来大多数人对季节的感受和常识都很落后呢。

如果年成好,到了八月,满山遍坡都是它们,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在羚羊湖的一块野地里,我看到成百株黑越桔长在一起,由于果实累累,枝条都被压得朝下面的岩石弯曲。虽说采不到一颗,也觉得那景象可谓壮哉壮哉。这些果实各形各色,味道也不相同。滚圆的,梨状的;黑亮亮的,黑沉沉的,紫中带黑的那种皮又厚又粗,不过怎么也不会是浅紫色的,也没有粉霜;甜味浓些的,味道淡些的,等等。总之,各色各异,植物学家都难悉数辨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