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给那一小句起个名字(4)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作者:(美)玛里琳·约翰逊


还有一个部分,它可以散见于讣告全文,但通常出现在年表和结尾之间,也就是倒数第二个部分。这就是各种妙趣横生的引用语,出自专家、亲人、老朋友之口。称之为妙趣横生的引用语,其实有些贬低了它。讣告中的这些话大有深意。一方面,活人开口、生动叙述,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另一个方面,心理方面:这些引用语可以让读者在死者一生经历的事实之外更深入一步,一窥死者的内心世界。仿佛大家围坐在一张圆桌边,熟悉死者的人站起身来,用调羹敲敲杯子,说上几句。这些话或直接,或间接,但死者一生中某个不为人所知的方面因此得以补全。

下面是人们对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一位普普通通的熟食店老板的送别词。

“我们之所以把家搬到这个区域,不光因为这儿的房子好,还因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说,“而西德(?德拉欣)一个人就是一个类别。还有,他做的硬面包圈棒极了。”

(《华盛顿邮报》,作者保罗?施瓦茨曼)

还有奥派尔?贝蒂,就是那个在精神病院一住几十年的女人。她的讣告里塞满了引用语。为她发起诉讼、最终让她重获自由的德州民权组织主任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她的故事:

“她的家人是浸信会教友,而且是一群原教旨主义者。她居然想上外面跳舞,这种事,家里人坚决反对。他们请教堂的人给她驱魔,没有效果,于是决定(将奥派尔?贝蒂)送进精神病院。她的一个女友说,她从没觉得贝蒂有任何毛病。”

(《纽约时报》,作者克里斯多弗?勒曼-豪普特)

简直难以置信!这个女人就这样过了一辈子:十六岁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的牢狱中变成了行尸走肉,五十多年后才被侄媳妇救出来。除了这个侄媳,家里没有一个人想起过她。出院后的近二十年中,贝蒂一直和侄子侄媳生活在一起。她找了一份专门为智力残障人士安排的工作,用微薄的薪水买洋娃娃。她收藏洋娃娃。那位侄媳说:

“它们是她的家人。她下葬的时候,这些洋娃娃也和她葬在一起,陪伴着她。”

有个叫楚凡的人,早先是个难民,后来成为为难民争取权益的活动家。在他的讣告中,他的小女儿解释了他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把家人送到美国:

“……就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再为胡志明卖命。”

(《旧金山消息报》,作者约翰?岩崎)

把这些句子扔到烤肉架子上,准会滋滋作响。形式鲜活之外,它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杯子举起,一个熟悉死者的人(女儿、顾客或侄媳)说一点与死者有关、很有启发性的个人私事。我觉得应该把这些话命名为托钵修会的祝辞。这个托钵修会有一点很出名:他们的祝酒辞常常是对会友的评价,而且一语中的。没有一两句祝辞的讣告,总觉得少了点滋味,缺乏质感。

许多讣告常常借助类似于冷笑话的句子一锤定音,定下调子。如果没有《电讯报》,这样的句子也许永远不会出现。

1976年4月,哈罗德?威尔逊辞职,奥黛丽?卡拉汉的丈夫出任首相。各报的大标题没有放过卡拉汉夫人,给她起了个“约克郡布丁”的绰号。表面上指她的厨艺,其实暗讽她低劣的着装品味和不修边幅的打扮 。一位妇女专栏作家指出,卡拉汉夫人一直“坚决抵制整洁服饰搭配得体帽子的传统习俗”。接着又点了一笔:她的业余爱好是养猪。

一连串鼓点,然后——砰!鼓锤落在猪身上。前面平铺直叙,最后甩出包袱:养猪。一本正经说了半天,再冲你一挤眼。(《每日电讯报》还进一步指出,卡拉汉夫人“平庸的外貌掩饰着精明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意志”。瞧见了?咱们并不浅薄嘛,并不只对女士的外貌评头品足,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哩。)这家报纸刊载的讣告里,这是个标准技法。因此,我将它命名为电讯报段落。

18岁时,他成了广告画家,作品见于《时尚》、《体育画报》、《时代》、《生活》、《老爷》、《纽约客》等杂志。后来,他还为儿童读物绘制插图。除此之外,(特德?)兰德还为显宦名流画像,顾客中包括几位沙特王室成员。他们把他的作品挂在飞机里。

(美联社)

不知这位匿名作者有没有意识到,最后这一记奇峰突出构成了整篇讣告的顶点。但这没有关系。前面的句子里有一种韵律,这么写下去,结尾注定会抖出个包袱。一段终了,笔锋陡转,无数讣告都是这样收束全篇:轻轻一点,《电讯报》式的嘲弄尽在其中——这就是电讯报段落。

一生的最后两年,(迪克?)拉戴兹先生担任以林恩为基地的北岸精神队的投球教练。这是一支没有财团支持的少棒队。拉戴兹先生原本打算今年春天继续执教……即使可观的腰围和体重(400磅)让他很难上垒也在所不辞。

(《波士顿邮报》,作者戈登?艾茨)

就是这一句——“让他很难上垒”。这就是包袱,板着扑克脸抖出来。轻轻一扎,电讯报段落。

最后,标准的讣告还有个常规动作:列出死者亲属。“死者亲属名录”,大伙儿就是这么叫的。平淡无奇,但约定俗成。这个部分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电话簿,你得使劲找才能找出这两者的不同之处。能够翻新出奇的是极受欢迎的极少数:

拉戴兹先生遗下一子一女。儿子名叫迪克二世,在密歇根州指导一支职业棒球队。

卡拉汉夫人的丈夫仍旧在世,还有他们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成为杰伊女爵士,受封于帕丁顿。

或许我们应该把这个部分称为生还者之舟,以此凸显其中承载的种种戏剧性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