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洞悉本质的过程(4)

思考的技术 作者:(日)大前研一


就连报社记者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像极了做拉面,只要在新闻稿上加入汤汁,就变成一则新闻了。本来我以为新闻工作者最擅长采访,但是我似乎找不到一位真正到现场进行访谈的新闻记者。

所以日本政府今天才会这么狼狈。因为所有媒体都把政府的假设当成是结论忠实报道了。照本宣科真是非常轻松愉快,因为不管怎么做都行。

如果日本的新闻工作者懂得运用金字塔结构法,从一开始就报道政府所说的只不过是假设,结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日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政局一片混乱。当然,我在第二章所谈到的道路公有及邮政三事业民营化,新闻工作者处理这两个问题的态度和嘉娜宝事件如出一辙。

不可原谅的银行

日本长年来的存款利率都维持零,可是动动脑筋想一想就知道这是错误的。

我曾经试着计算银行应该支付给储户的利息。根据1980年的资料,我知道银行将取自融资户利息中的50%付给了储户。如果20世纪90年代也和80年代一样,那么最少支付给储户的利息是94万亿日元左右。也就是说,银行把应该支付给储户近100万亿日元的利息占为己有了。难怪他们可以悠闲自在地说:“不良债权的问题大概都处理好了。”简直是把储户当白痴。

事实上,银行业者只是拿走了储户的利息,在接受纳税者的援助而已,自己的努力根本是零。

本来应该付给储户的利息不付,做放款业务的时候照收利息,银行就这样将储户的94万亿日元利息占为己有,还以公共资金的名义,得到45万亿日元的税金。难怪国民会发出怒吼之声。

因此我又更进一步试着根据“相对于国债利率,银行应该付给储户多少百分比的利息”的观点进行计算。20世纪80年代,银行利息大概等于国债利率的80%~90%。所以根据我的计算,90年代,银行必须支付给储户的利息是25万亿日元。

银行业者理直气壮地高喊:“银行业已经重新站起来了!”事实上,银行业者只是拿走了储户的利息,在接受纳税者的援助而已,自己的努力根本是零。所以国民应该大声疾呼,银行应该和百货公司、便利超市一样,星期六、星期天要上班,而各媒体更应该替全体纳税人出一口怨气。

总而言之,看到新闻业者列出“不良债权的问题,已经突破了瓶颈”的标题,就知道新闻记者丧失了分析能力。他们真正该写的是:“银行欺骗储户,银行借用纳税人的钱才终于摆脱危机。今后他们应该付利息,周末也应该上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