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三天破“碰案”,线索是个青皮(1)

北京段子(升级珍藏版) 作者:萨苏


一个星期,此案必破,就成了死命令。

对这起“九二三”持刀抢劫案,似乎至今未见公开报道,这一点是为了保护美国老头的隐私?还是因为办案的时候冲撞了当时的市委书记?这可就不知道了。

一个星期,此案必破。

这跟让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必须攻进一个球一样,属于绝对合理但绝对没谱的要求。

看这线索就挠头。

车牌号?没记住。事实上那车牌子糊满了泥,就你用心去记也未必看得明白。

司机长什么样?没看清。那老外说得挺好挺准确:“典型的东方黄种人。”废话,北京这儿要找不典型的东方黄种人还不容易呢,要典型的黑种人我们就好找了。

劫持完你问司机朝哪边儿去了?不知道。

案发现场在哪儿?找不着。

……

还好,真干业务的刑警比足球队还好些。当天就开始车辆排查和寻找线索。要照中国足球队的做法,恐怕大伙儿还在对国旗宣誓呢。

人说老萨你干吗老跟踢足球的过不去呢?你又不踢。这不是刚看完的四国赛咱中国队刚让小日本儿给砸了一比零么?不客气地说,加上作风分,二比零,去掉裁判分,三比零……上网一看,还有人给辩解,说要乒乓球队队员挣这么多也得这德行,合着足球踢不出亚洲是大伙儿投钱太多的责任。咱这不是窝火儿么。

言归正传,这案子也不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

车型是一个。

案犯熟悉地形,作案手法娴熟,应该是长期利用机场特殊环境作案的“座山雕”,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钻山豹”。

从作案过程看,案犯并没有掌握美国老头的身份,属于误打误撞,想不到案子会“炸”到这个级别,所以此时可能尚未想到逃跑。

怎么破呢?

车辆排查对黑车作用不大,因为任何一辆这种型制的车,无论它登记的使用目的如何,只要不是出租,都有作案可能。北京这么大,这个工作量可就大了。还有的车干脆是被盗至今未破,如果案犯用的这种车,你根本没法查。

寻找线索就是艺术了,你要有目的地把找人的消息放出去,还不能把案犯惊了――他要跑了,除非正好在火车站碰上老尹,可就不是一个星期能抓回来的了。

既然各处调来的都是干将,那下起手来就是鱼有鱼道,虾有虾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利用多年办案的社会关系撒网去了,有的下到盲流里边悬赏找人去了,有的死翻过去几年的黑车抢劫案材料找相似案件的去了。还有的第二天开始干脆泡到机场,不停地打黑车……

这是干吗啊?

一个是希望那小子不安分碰上(这个可能性很小,美国老头行囊颇丰,够他花一阵子的,正常情况应该在躲风),另一个呢,北京的出租司机,不管合法的不合法的都爱侃,能侃,而且敢侃,人人有到(中国)台湾竞选的口才(现在您知道阿扁为啥那么怕统一了吧?)。从那劫人连衬裤都不放过的情况看,那作案的不是什么高雅人,未必有那么多心眼,干了这么漂亮的一票,保不齐跟同道吹出点儿风来。言多语失,没有不透风的墙,侃着侃着,也许就搭上线索了。

当然也不能由着他侃,不然听一路就学一个“丘吉尔种儿不纯”之类的,局里都不给你报车费。你得诱导他:

“昨儿我一哥们儿碰上个新鲜事儿,火车站外边一老美,愣让人给劫了嘿,扒剩一小裤衩……”〖HT〗〖QX)〗

没有几个司机听了不跟着侃的。

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地:

“干,我就瞧美国鬼子别扭,满世界显,这回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了吧?活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