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震惊中国农机化所的美国农民(3)

北京段子(升级珍藏版) 作者:萨苏


这时候,韩丁蛮得意地说:“我的儿子就开着卡车跟着我走,玉米粒就‘哗哗’地落入了他的卡车车厢里,满了,他就直接送去粮食公司卖掉啦。”

“秸秆 我的联合收割机就地把秸秆粉碎,就撒在田里。你问我秸秆都撒到田里,我烧什么 我卖了玉米就有钱了,我买管道煤气啊。”

其实,韩丁介绍的农业机械化,在中国未必非常合适,除了东北新疆垦区,中国缺少大地块耕作的地区,包产到户更是造成了大量不适合大型机械的小田块,倒是日本式的小型精密农机比美国的更实用。然而,韩丁的那种悠闲自得、产业化的农民生活,带来的冲击远远比他介绍的机械更令当时的中国人吃惊。

这也是农民……等韩丁讲完,我听见两个邻近的专家欲言又止,意味深长地说了半句话,又摇了摇头。

余音绕梁。

现在想起来,韩丁是我第一个见到的美国佬呢。一个精力充沛、和蔼幽默的美国侃爷。突然看到韩丁逝世的消息,特连夜写成这篇回忆文章,悼念这位热爱中国的老人。 ?

附:萨娘关于韩丁的来信

韩丁的文章,我看了,基本属实,但还有些误点和遗漏,也难为你,小时候的事情还能记住。

1.韩丁说:“像我这样的农场,要是在中国,就要有很多人,就得建个食堂、幼儿园……那就需要厂长、工会主席、幼儿园长等。在我那里,厂长――韩丁,工程师――韩丁,机手――韩丁……”倒没有提妇女主任之类。

2.他出来旅游,种子公司每天去他的地里,蹲在地边看种子出苗没有。讲到这里,他还做了个姿势,很生动的。

3.韩丁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对喷灌机喷嘴的改革。他在山西太谷县看到农民使用的喷灌机的核心零件――喷嘴,买进口的不锈钢喷嘴,一个约几十元到一百元(70年代的一百元就像现在的一万元――天文数字),当时中国还没有开放经济,进口设备很困难,这个喷嘴不仅价格贵,而且不容易买。喷嘴的行情我不大清楚,另一些相似产品的情况可以说说。

我记得听研究所的老同志说,当时拖拉机发动机上的油泵和油嘴(这两个零件是发动机的心脏,体积很小,油泵像小手指大,油嘴直径5毫米,高度不到10毫米),自己开始不会制造,从国外进口,一个油泵或油嘴,需要给人家一口肥猪去换,后来自力更生建了丰台油泵油嘴厂(我往北京调动的时候还联系过这个工厂呢)。当然发动机上的油嘴要比喷灌机上的油嘴精密得多,我只是举例说明当年进口产品之艰难。韩丁说他和太谷农机厂一起研究使用陶瓷做喷嘴,中国有丰富的陶瓷原料和悠久的加工陶瓷的技术,经过努力他们生产出了陶瓷喷嘴,虽然不如不锈钢的耐久性高,但强度、耐磨性都已经达到了要求。他还拿给大家看,瓷的喷嘴五颜六色的,挺好看,但有的用肉眼就能看出来嘴歪,每个成本才九分钱。他表达他的观点:应当就地取材,不要迷信外国搞大、洋、全。现在喷灌机已经很普遍了,不过我不知道现在的喷嘴是什么材料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