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民主胡同19条(2)

民主胡同40条 作者:司马南


  

后夹道4

“最高权力交接”,不是“最高权力转移”

问:波普尔先生特别强调的重点,在“不流血地更换政府”。

就波普尔这段话来看,政治的统治形式不重要,政府的更换方式不重要,不流血地更换政府最重要,新政府接管统治的权力最重要。您认为这段话的意思,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呢?

司马南:敬请咀嚼这几句话“不管哪一种统治形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允许政府以不流血的方式更换——随后,新政府还要有能接管统治的权力。至于更换的方式本身,倒没有那么重要。”

大家不觉得波普尔先生很讲“和谐”,很讲“稳定”吗?

波普尔先生很务实,很不在意“形式”,他没有强调“票决”,没有强调“直选”,没有提到任何国族民主政治形式的唯一性,也没有提到民主理念的先验性,没有提到应该捍卫某国民主的价值观,没有提到单边输出民主,更没有提到武力颠覆者自定义的不民主政权……

如此理解,“不管哪种统治方式”——当然应该包括“人民民主”,或者至少不排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

有人若恐高症患者一样,多向上迈一步就眩晕恶心,死活不肯接受“人民民主”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词,那么,用“亚洲威权政治体制”替代也无妨,前边加一个“法治式的”更好,不加也罢。总之,务实是很重要的政治思维,从问题出发,我一再强调其重要。因为所谓政治,就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制造问题的。

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人言必称“一党专制”,这显然带有道德攻击意味,甚至冷战色彩,明明是“多党共制”、“一党执政”、“人民共和”,而非中共专而制之,明明是“一党执政”、“多党制衡”,且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载入“共同纲领”,有人带着花岗岩的脑袋来到世界,根本不看不听,甚至不屑于了解中国60年的巨大变化。这也不奇怪,因为他心仪的蓝本是美联邦、英联邦。这些花岗岩脑袋不会内省,不会“返观内照”,不会与时俱进。他们居然不知道美联邦、英联邦其实也差着色儿呢。

问:中央电视台播出别国自由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新闻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我们的领导人也在看吗?他们能坐得住吗?中国最高领导层的……交替……是很正常的……是很民主的吗?

司马南:语速那么慢,是因为您此刻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吗?

您一加“很”字,这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们无须在“很”这个程度副词上作文章。“定性的问题”先解决了,我们再分析“程度问题”不迟。

“很”字放在“民主”之前,变成“很民主”了。

“很民主”,这个提法很有点意思,值得琢磨。

中国最高权力的交接,“民主”还不够吗?还要“很民主”?“很民主”什么时候成了标准?我们有必要跟着人家在民主标准的问题上亦步亦趋吗?欧洲排放标准,刚刚实行,欧2标准就来了,欧3标准又来了……

按照前述的波普尔的标准,而非您刚才追加的“很民主”标准、欧3标准,制度化地、不流血地实现最高权力转移,这就是中国民主的标志啊。在民主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上,按照波普尔标准,中国已经实现了民主,正在实践着民主。

当然,不是在说没有波普尔先生的标准设立,我们就不民主了。毕竟波普尔先生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民主,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民主理论家也不都是固持教条的。

请注意,在这里,我宁愿使用“最高权力交接”,而不愿意使用“更换政府”概念。

“交接”似乎比“转移”更恰当一些,更准确一些。

最高权力这一届、那一届之间的关系,犹似推举出竞赛选手带领全民族完成一场伟大的接力赛跑;所谓交接,要求最富经验、最具品质的选手拿出最好的状态,在自己的任上完成与前任衔接的任务,无论是选手自己的主观愿望,还是人民的期许,都指向一点——同心同德,努力做到最好。

这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竞争性民主显然不同。

后夹道5

任何一个企业里,多党制竞争性民主搞得通吗?

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在如何对付人民,保证有钱人利益这一点上高度一致,在如何在全世界巧取豪夺,保证本国人利益最大化这一点上高度一致,但是,面对最高权力,统治集团内部则掐个你死我活。台上的人干得好了,等于羞辱在野党,一俟找到机会,吐口水抹黑也要把你拉下来;台上的人干得不好,正好给我提供口实,你下来,我上去。前任下台了,无论你的工程有多么浩大,对不起,本党不接招儿,那是你的政绩展示,我必须另起炉灶,至于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什么的,造成纳税人钱财的浪费,那不是本党的错……所以呀,奥巴马总统向国会提交的预算案,咔嚓一下,砍掉了小布什的登月计划。这个登月计划,乖乖,已经耗进去了91亿美元的大数啊,合人民币600多个亿。

对不起啦,无所谓啦,本党要实行奥巴马新政啦!

台湾省内选举更是这样,经济连年下滑,政府巨额亏损,但诸位候选人为了拿到选票,仍然不断许诺给以福利诱惑,他们在台上声嘶力竭拜票的时候根本不管许诺的钱从何来,更不管今后如何清偿账务。因为在西方竞争性民主体制下,你自己干得再好,也未必连任,克林顿就是例子啊。那个莱温斯基事件在政治的大格局下,充其量是一个小花边儿新闻……其实,尽可以忽略不计。

公正地说,克林顿的生命活力与从政政绩都很棒。

哈哈,但是尽管如此成功,却无法保证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接续克林顿的政策。反之,干得一塌糊涂,民怨沸腾,阿富汗、伊拉克尸横遍地,共和党推出的总统小布什却仍然可以干了一届又一届,满满八年,叫你一次性尝够真正的、高水准的、美国民主的味道。

我同意那种说法:这种不正常,恰恰是西方民主的正常。

因为政党利益往往高于国家利益。奥巴马坦言(详见其第一次国情咨文):“我知道,两党的分歧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令国民沮丧的是如今在华盛顿,好像每天都是选举日。我们不能每天只想着让对手成为媒体嘲弄的对象,不能永远抱着分出胜负一决高下的心态。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因为有权反对,就拖延或阻挠所有法案的通过。在华盛顿,人们可能会认为和对方唱反调是游戏规则,无论自己的观点是多么虚伪和恶毒。但是,正是这种做法使得两党都无法对民众有所帮助,更糟的是,这还会使民众对政府更加不信任。”

天天选举战不已,两党恶斗不已。

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如此恶意膨胀、私欲泛滥、向心力不整、离心力大增的党争模式一定好过中国?

有生活阅历的人理解这一点并不难,但是较少生活阅历的人理解这一点则比较困难。如果大家缺少“办公室政治”的体验,不妨设想一下您所在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内耗内斗。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多党制竞争性民主搞得通吗?小小单位尚且如此乱作一团,遑论国家最高权力的争夺战?

后夹道6

演政治家与当政治家,毕竟不是一回事

按照中国目前最高权力交接的方式,此任、前任,前进乃为同一方向;本届、下届,复兴之策必定一以贯之。所以,交接,意味着继任者并非要改弦更张否定前任另搞一套,更不是你对我便错了你错我便对了。西方最高权力更换,是“排他式”的,我们最高权力交接,是“包括式”的。

最高权力不但无缝交接,而且前任对于后任,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对此,有人不理解,有人看不惯,有人指着主席台窃窃议论。

本人的看法是,为汲取前任经验,实现交接无缝,避免重陷旧制度一朝天子换一朝臣,一个住持尚一套经的窠臼,这种交接过程中前后任之间的助跑、带跑、同步跑、惯性跑充分体现了步调一致。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夺取胜利而必须得步调一致,赵本山讲话,“那是必须的”。

据我观察,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新鲜的“公示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注意的人们也没有把它和中国的民主政治进步相联系。所谓“公示制”,系指不但最高权力在这一届实现了不流血的无缝的交接,而且在这一交接的同时,遴选出国家最高权力的下一届的最可能的继任者,并推举其担任弥足重要的职务接受历练。

政治家要得到人民的信任,能力和品质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和考验是必须的。

与历史上不得已时采取的临危受命模式相比,中国最高权力的公示制——最高权力的继任者的选拔方式本身,显得从容不迫,一切按部就班,明显地更制度化,更易于为人民熟悉,继任者本人则必须更长时间接受政治业务品德等一切方面的考验,悉听人民对自己有利的不利的评论。

与西方党争式最高权力继任者的选拔相比,中国的公示制别具创意,好似中国的传统太极演示,依循套路,气沉丹田,功夫内在,舞弄者、品鉴者均了然于心。

中国最高权力的继任,不会蒙喳喳突然跳出一匹令全国人民愕然的黑马来,不会昨天还是个才出道却口若悬河的菜鸟参议员,今天忽悠一下就成了总统。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那位奥巴马先生,在中国肯定无缘问鼎最高权力,因为他太缺乏行政经验了,参议员不过只干了一届,一天县长也没当过,一天市长也没干过。有人以此来证明美国的最高权力交接更文明,更给普通人以机会,本人大大地不以为然。

是给奥巴马这个普通人机会了,但是,更多的普通人的利益呢?如此年轻的毫无从政经验的后生一步登天违反循序渐进原则,因为从政经验行政经验也是一点点地学习来的,是实践出真知,仅靠广场民主的讲演来赢得掌声并不是合格政治家的资格证明。

演一个政治家和当好一个政治家,毕竟不是一回事。

这个道理再也简单不过了,更彻底更形象一点说吧,才拿到驾照,第一天开公共汽车上路的一个司机,嘴里特能讲,脸上倍儿自信,一口一个“YES WE CAN”“YES WE CAN”,您敢上他的车吗?您愿意上他的车吗?您上他的车不担心安全吗?

中国的陈道明、孙红雷、李幼斌、张国立、唐国强,还有《潜伏》里的陆桥山的扮演者吴刚等等,个个都是好演员,个个功夫俱在魅力四射,但是,皇上、领袖、大人物被他们演得再逼真再神似,中国老百姓也知道那不过是在台上演戏而已。

生活固然像戏,生活固然有戏,但生活毕竟不是戏。因此,忽悠一阵子选票狂潮,把一位演员选为总统的事情,与中国文化的成熟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不兼容。这种蹊跷事只会发生在美国,不会发生在中国。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

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如果起个名的话,大概可以叫“权力制度化”。海内外任何不持偏见的人都会看到权力制度化这一中国政治改革最为重要和实质性的变化。令人奇怪的是,天下竟然有如此闭目塞听者,他们面对着如此之大的变化,装作看不见听不到,一概采取不承认态度,仍然没完没了地叫嚷“中国不搞政改”“政改滞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