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持恒守志(1)

周易与人生 作者:杨庆中


以上诸章,我们谈了“自强”、“厚德”、“忧患”、“诚信”、“义利”等等诸多德性修养层面的问题。但仅仅谈一谈,还只是一种知识性的介绍,不足以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而要想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功夫,使自己得以受用,就需要把上述诸种德性修养作为自我修养德性的一种志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地在自己身上建立起为人处世的德性基础。

9﹒1

《周易》中有一卦,谓之《恒》,是专门讲恒久之道的,如《彖传》云:“恒,久也。”《序卦》云:“恒者,久也。”《杂卦》亦云:“恒,久也。”那么,《恒》卦是如何论述恒久之道的呢?先来看看卦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依《周易》的体例,卦辞总述一卦大意。《恒》卦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可以算是“最吉”的卦辞参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42页。。这种“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持恒守志”的最大好处。王弼指出:“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也。”(《周易注》)这是王弼对《恒》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的注释。“济”即成就,“济三事”就是可以成就三方面的事情,即“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周易正义》引褚氏说)。用现代话语说即“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这三方面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三方面的好处,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恒守志”的三方面收获。有这三方面的好处或收获,自然是“最吉”的了。所以《象传》强调: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方,犹道也。”(《周易正义》)这是说,君子应当效法《恒》卦之象,持之以恒,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如《周易正义》所说:“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

然而,“恒”之为“久”,又有“不已”之意。所以,“立不易方”又是在赓续不停的时间之流中得以实现的。徐几说:“利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合而言之,乃常道也;倚于一偏,则非道矣。”(《周易会通》引)因此,“恒”之为言,实包含两层意义,即“不易”与“不已”。二者相须相成,不可分离。没有“不易”,“不已”便没有根基,亦即恒无所守;没有“不已”,“不易”便不能成就,亦即守无所获。从人之德性修养的层面说,“不易”即“立身之道”;“不已”即“修养功夫”。没有“立身之道”,则修养便没有内容;没有“修养功夫”,则“道”就不能内化于自我的德性之中。只有二者和合为一,才能相须为用,而达到“没有咎害”、“利于守正不移”、“利于向前发展”的美好结局。

9﹒2

《恒》卦卦辞可谓美矣。然而“恒久”何以可能?《彖传》对此作出了哲学上的证明: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段《彖传》文,细分之,包含三层论证:一是从卦爻之象论恒;二是从解说卦辞论恒;三是从天人之道论恒。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说,其曰:“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刚上而柔下”是就卦象而言。《恒》卦下巽上震,震为阳卦为刚,巽为阴卦为柔,所以谓之“刚上而柔下”。“刚上柔下”正合《系辞传》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之义。因而,“刚上而柔下”,也可以谓之自然之序。自然之序,自然是恒久而不可移易的。所以王弼说:“刚柔尊卑,得其序也。”(《周易注》)

雷风相与”也是就卦象而言。震为雷,巽为风。雷在上,风在下,相须相助,乃自然不变之象。宋人程颐说:“雷震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云‘相与’,乃其常也。”(《程氏易传》)此可谓自然界恒久之象。

“巽而动”仍是就卦象而言。“巽”为顺,为谦逊;震为动。“巽而动”即逊顺而后动。唐孔颖达说:“震动而巽顺,无有违逆,所以可恒也。”(《周易正义》)程颐说:“下巽顺,上震动,为以巽而动,天地造化,恒久不已者,顺动而已。巽而动,常久之道也。动而不顺,岂能常也?”所以,金景芳先生说:“顺而动,事物合乎规律地运动,是常久之道。”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38页。

“刚柔皆应”是就爻象而言。依《易传》解经的体例,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为无应。《恒》卦初六为阴爻,为柔;九四为阳爻,为刚。九二为阳爻,为刚;六五为阴爻,为柔。九三为阳爻,为刚;上六为阴爻,为柔。可以说六爻之间,同位之爻皆相应。刚柔皆应,自然就衡而能恒。

总之,就卦爻之象的层面言之,《彖传》从自然之序、自然之象、自然之道和阴阳和合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恒》卦的“恒久”之义。

就卦辞的释意方面说,其曰:“‘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这其中,“久于其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是对卦辞“亨,无咎,利贞”的解释;“终则有始”是对“利有攸往”的解释。这些解释,意思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卦辞之所谓“恒”,在于其得常道而不已。“久于其道”即久于“正道”,而“正道”之所以能久,在于它与天地之道的恒久不已之理相通不悖、相合无间。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才能因顺天地之变,在因事变易的生命历程中成就不渝之守,终则复始,往而无穷。如程颐所说:“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程氏易传》)可见,就卦辞释义的层面说,《彖传》仍然是以天地自然之道为依据,阐述《恒》卦的恒久不已之义。

就天人之道的层面论之,其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这是《彖传》总括天人之道,论证《恒》卦的恒久不已之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意指日月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久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意指四时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而恒常不息。“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意指圣人教化天下之民,成就天下的事业,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恒守不偏。这表明,无论天地、四时,以及社会人事,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法则,虽然这一法则在宇宙生命的洪流中具体呈现的样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法则而言,它却是永恒的,是永葆其生命之青春活力的。所以它既是“不易”的,又是“不已”的。

最后,《彖传》总结“恒”义,指出:“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是说,天地万物,无不具有一定之规,无不遵循一定之理,因而也无不表现出一种“不易”、“不已”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人们就可以认识和把握天地万物的情状,而做到“立不易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