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个体对自身教育作出的贡献(1)

21世纪学习的革命 作者:拉塞尔·L·阿克夫


决心提供了坚持到底的耐力,而不讲代价或不惧障碍。学爬的婴儿就是这一性格特征的原型。爬行的身体过程涉及肌肉、神经纤维、关节以及视觉和触觉的输入,这些方面必须充分协调,才可以在爬行中获得必要的推动力。想到以上所有这些,真是很难弄明白孩子是如何在上述这些肌体功能对其而言尚属全新的年龄阶段就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比较一下,想想我们这些成年人学习滑雪或者操作反铲挖土机有多么难啊!)几乎每个孩子都费劲地学爬,有的孩子要好几天,有的要好几个星期,大多数要好几个月。目标是内在动力,这会赋予孩子拥抱环境、探索环境、接触他们渴望的物体的能力。尽管一次又一次,爬得不好,时常还会出现明显的失败(往后爬,而非期望的那样向前爬,翻滚、摔倒,等等),尽管花费了无数个小时进行令人疲惫的尝试,尽管目标似乎通常还遥不可及,但每个孩子都表现出了志在必得的决心这一特征。童年早期,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着用手抓东西吃,学着控制大小便,学着跟大人和同伴保持成功的社会交往,在个体的幼年时期,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

自信提供了一个内在的稳定控制,使人们确信自己为实现个体目标所作的努力是值得的,而且有极大的成功机会。预期的目标没有实现,就必须发现和追索新的激情,这时,自信心也激励人们重新开始。缺乏自信的人会觉得日常生存的奋争徒劳无益,不值得努力。可以说,自信就是生活的火花。

声称每个孩子——每个人——都表现出自信的性格特征,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经常听到的一个似乎无处不在的抱怨就是,父母培养得不好,学校水平不高,政局不稳定,生活条件差,这些都削弱并破坏了人们的自信,从而导致普遍的绝望。这种抱怨没抓住要领。它只不过表明了这一特性狭隘的一面,即如果过上被这个文化的自封舆论制造者普遍认同的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因此,感觉“我具备成为一名成功科学家应有的素质”的孩子被认为是在表现自信,与感觉“我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孩子恰好相反。

但是,这是狭隘的自信观。更广义、更深刻的自信观是,正如几乎普遍事实所揭示的那样,自信代表着“不管我的人生经历多么糟糕,我都有能力继续活下去”这种感觉。它使奴隶能够熬到明天,使集中营里的人有勇气面对折磨他们的人,使失业工人能够思考以后要做什么。它使所有绝望者能够继续活下去,内心坚信自己可能会过上说得过去的生活,他们的存在可能不会是徒劳。

好奇心和性格为每个人的教育提供了关键的内在工具。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具,其中一个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爬行的婴儿可以让人最容易理解此话的意思。起初,婴儿随意地挪动,胳膊和腿儿乱动,想向这边爬,又往那边爬,结果还是在原地。过了一段时间,胳膊腿儿变得协调一些,出现了进步。有时候,孩子可能朝与往常很不一样的方向爬动,跟他平日习惯的方向相反。最初,会出现混乱。他会进行更多的尝试,有些令人满意,孩子逐渐爬向自己期待的方向,有些却不让人满意。这时候,孩子开始明白:这里有问题。问题的概念出现了,即意识到我想做这件事,但却发生了另一件事,这就是一个问题!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