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摆谱”文化,源远流长(7)

中国式谱文化 作者:包宇


因此,秦王嬴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也就是说,秦始皇幻想皇位会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称之为“皇”。而“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其次,反映了秦始皇觉得仅仅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他还要当神。

有了一个好头衔后,秦始皇就开始纵情享乐了。其实,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前,秦王便开始大兴土木,他每灭掉一国,便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显而易见,当时的秦王是一边征战,一边炫耀。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秦始皇便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每年动用民工70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70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非常惊人的。在阿房宫的构建中,朝宫可以容纳10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马才行,仅一个前殿,东西的长度就达到了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 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

但是,据后人考证,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也许是因为建造阿房宫的任务太艰巨了,超出了凡人的能力,以至于这座“琼楼玉宇”只能存在于后人的想象之中了。

此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出自于秦始皇之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当时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知识分子中间的各个学派纷纷著书讲学,互相论战,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而且,在公元前212年,由于2个方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在咸阳将460余名方士全部坑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