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节:个人与他人(2)

道德情操论 作者:(英)亚当·斯密


     前者是一些哭哭啼啼、垂头丧气的道德学家,他们没完没了地指责我们竟然在众多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过着愉快的生活。他们觉得,这么多可怜的人时刻面临着种种灾难,饱受贫困的煎熬、疾病的折磨和仇敌的欺压,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我们竟然能视而不见,对自己的幸运满心欢喜,这是邪恶的。他们认为,我们虽然从未目见耳闻,但可以确信这些同胞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厄运的折磨,我们应该用对他们的怜悯来抑制自己的幸运所带来的快乐,并且习惯性地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忧郁神情。但是,首先,对自己毫不知情的灾难表示过分的同情,似乎是荒谬绝伦、不合情理的。显而易见,全世界平均起来,有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就有二十个春风得意,或者至少还过得去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应该为一个人哭泣而不为二十个人感到高兴。其次,这种装腔作势的怜悯不仅荒唐,而且似乎根本做不到;那些表面上做到的人,除了那种矫揉造作、多愁善感的悲痛之外一无所长;这种悲痛并不能打动人心,只会使人们的神情和谈话不合时宜地变得阴郁沉闷。最后,这种心愿即使能够实现,也毫无用处,只能让抱有心愿的人感到痛苦。无论我们怎样关心那些跟自己素无瓜葛、完全为我们力所不及的人,都只是自寻烦恼,对他们毫无益处。我们为什么要为远不可及的世界而自寻烦恼呢?毫无疑问,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离我们最远的人,都有资格得到我们美好的祝福,我们也自然会给他们祝福。但是,尽管他们是不幸的,我们也没必要为此而折磨自己。因此,对于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我们既无法帮助也无法伤害的人,我们的关心只能是有限的,这似乎是上帝的明智安排。如果在这方面我们本来的天性有可能改变,那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


  不去同情成功者的快乐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没有妒忌的妨碍,我们对成功者的好感就会大增。那些责怪我们对不幸者缺乏足够同情的道德学家们,也责怪我们对幸运儿、权贵和富豪非常轻易就崇拜得五体投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