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给名人卸妆(2)

记者不写新闻 作者:陈文定


经济学家炒剩饭

在金融风暴期间,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发生,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社会现象、经济领域、家庭婚姻等各个方面,无不千奇百怪、妙趣横生。

2004年我第一次见到郎咸平的时候,他正在批判股权分置改革,别人问他炒不炒股,他说坚决不炒,并号召大家也别炒。我没听他的,进了股市,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再出席有郎咸平的活动,我总想冲上去问问他:你后不后悔,后来到底有没有炒过股?

本报2009年1月22日举行一个论坛,请来郎咸平讲金融风暴,据说门票炒到2000多元一张,还一票难求。我参加的论坛不算少,虽不稀罕费那么大劲再去看看这个有着硕大脑袋的经济学家,但在新闻见报后,我还是仔细读了一下,结果大失所望。

说真的,如果你经常在各种场合分别听过郎咸平的演讲,你就能理解我的感受。他的二元经济论和他的“1 6”产业链阴谋,我在半年前第一次听到时,觉得蛮震撼的,感觉他真是一个有思想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但是当你反反复复听他炒剩饭时,就会和我一样,觉得他像个“祥林嫂”了。

凑巧的是,就在不久前,我也听到另外一个经济学家国世平炒过一次剩饭。之前在一个论坛上,他就说了:2008年还是秋天,2009年才是冬天,2010年是隆冬,总之警告企业要谨慎又谨慎,进行储备性投资,不要扩张性投资。大概在一个月之后,我参加一个中老年事业论坛,当知道他有演讲时很兴奋,觉得又可以做个大新闻了。但结果是,他和郎咸平一样,将之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当然,国世平最后将这些观点套进了中老年事业里,说投资中老年事业,也要谨慎投资云云。而这一次,郎咸平也在表述他的观点时套进了广东的制造业。两相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这两位经济学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他们都觉得未来将很严峻,真正的寒冬没有来,企业千万要谨慎,像是在互炒对方的剩饭。不过,我可以证明的是,这话说得最早的是国世平。但我猜测,炒剩饭这一招是郎咸平带的头。

实际上,经济学家或其他“论坛明星”和这两位专家学者一样,一个观点如果受到欢迎或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会继续在其他的公开场合重复表达,再根据论坛的主题进行适当的发挥。歌手靠一首歌唱遍天下,甚至唱一辈子。这种现象在人力资源专家眼里,是有基础能力但无循环能力。我们的经济学家们也是人,当然也可以用这几种潜力来分类,而且当然他们都希望自己既有基础能力、循环能力,又有指挥能力,能唱红一首歌,也能唱红很多歌,而且场场发挥稳定。

何况,堂堂一个郎咸平,有高于其他专家学者的出场费,背后还有那么一个团队在做资料的搜集、理论的研究以及文案的写作工作,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作为记者,我也真心希望他们能场场都红。作为我等草根百姓呢,还是如长平老师所说,可以学学经济学家们的思维方式,而不要盲目相信他们的所谓预测。

(刘晓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