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欲望都市(3)

记者不写新闻 作者:陈文定


我也差一点成为“泄密者”。当然不光我一个人,还有相当一大批的深圳市民都要“共襄此举”。让我事后诸葛亮的是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情况的事情,本来对于普通老百姓,公布的那些数字像是非洲人的面孔一样让人往往弄不清哪个是哪个,反倒是一条花絮抢占了不少眼球。当天路透记者质疑,发布会当天北京的一家报纸上已经把要公布的GDP等各项数据全都提前透露,对此国家统计局负责人也是一脸严肃,称对此次泄密将进行严肃查处。

看到这几个数字觉得眼熟,回来一翻资料发现里面有点门道。前段时间深圳举办了一场见怪不怪的论坛,本来无啥新意,但在分析目前经济是否回暖的形势时,这位北京来的专家一张嘴接连报出几个数字,包括二季度GDP增长率、上半年GDP等。两相对照发现,实际上这个“秘密”,早就提前了半个周就露底了。不过庆幸的是,本来可以成为全国首个“泄密”来源的媒体,却由于当天版面紧张,这部分的数据恰巧被编辑一锅端给删掉了,也少了事后的诸多麻烦。

“泄密”,这个多少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词语,在近段时间却成了热门。央视主持人方静,卷入的正是“泄密门”;引起中澳两国高度关注的铁矿石谈判,澳方员工被以“泄密”为由带走调查。当然,对于损害国家利益、违反法律规定的泄密行为,自然应该交由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但如果以GDP数据提前半天时间让老百姓知道,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也算是泄密,当然,这会严重拉下当天发布会的收视率,从某些部门来看自然“着实可恨”。

经济学家不可能、也没有本事是一个预言家,否则1929年大萧条、石油危机、次贷危机等统统不该发生。但这些在周末忙着四处走穴演讲的经济学家,居然能让自己讲稿中出现的数据与统计局后来公布的数据一模一样。在对统计局领导声称要严查充满关注和期待的同时,也难免让人私下揣测会不会又是不了了之。毕竟能够提早拿到这些数据的人,绝对不会是你我这样的平头百姓,何况咱们拿到也没什么意义。再者,统计数据屡屡提前出现在媒体上已经不是新鲜事,只不过之前国内媒体往往是搭台唱戏,现在来了个国外记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于这些“国外媒体”我们当然要义正词严。

记得小学的时候写暑假公约、寒假公约之类的,老师往往让大家抄写“保守国家机密”,虽然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究竟有哪些国家机密居然连我都知道。从没有不透风的墙的角度来分析,保密义务不应该贯彻到以家长里短为乐的市井阶层。否则的话,难免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张口骂领导是傻瓜,被单位开除,而理由就是“泄露公司机密”。

(徐维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