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论分工(2)

国富论(全译本) 作者:(英)亚当·斯密


但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各自独立工作,而且都未曾接受这个行业的特殊训练,那么他们当中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出二十枚别针,说不定连一枚都做不出来;也就是说,由于适当的分工与工序组合,他们每个人每天能够制作四千八百枚,可是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每个人不但做不到那个数量的两百四十分之一,恐怕连四千八百分之一也做不到。

在其他行业或制造业,分工效果都会和前述那个小行业相似;虽然在许多行业,分工程度不能达到那么细密,工序也无法简化到那么单纯。然而任何一种行业,若能引进分工,都会因分工而使劳动生产力得到相当比例的提高。而且不同行业与职业之所以相互分离出来,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般来说,产业最发达进步的国家,通常也是分工程度最高的国家;在野蛮的社会状态里,由一人完成的工作,到了进步的社会中,通常都变成由几个人来完成。在进步的社会里,一般来说,农夫只做农夫的工作,制造业者也只做制造业者的工作。此外,完成一件制品所需的劳动,也几乎一定会由许多人来分担。想想看,生产纺织品的行业雇用了多少种不同职业的人?包括了种麻的人、牧羊的人、漂白和烫平布匹的人,或染布和整布的人等等。农业确实不像制造业那样允许细密的分工,而各种属于农业的行业,也不像制造业那样清楚分离。例如,畜牧业和玉米种植业就不可能像普通的木器业和铁器业那样完全分开。又例如,纺纱工几乎总是和织布工不是同一个人;但犁地、耙土、播种和收割者,通常却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农事,每年随着季节替换而轮番重复上场,不可能让每个人固定只从事当中的一种工作。而我们不能将农业所运用的各种劳动完全清楚分开、相互独立出来,也许就是农业劳动生产力改善的速度跟不上制造业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现在最富裕的一些国家的确在农业与制造业方面都优于邻国;但它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通常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一般来说,它们的土地耕耘情况比较好,花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也比较多,在一定面积与自然肥沃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物品也比较多。但就比例来说,富国每单位土地较高的生产数量,很少超过它们在单位土地上所花费的较多劳动与费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