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璞访谈(3)

全球企业管理高端访谈 作者:陈丕宏


接下来是企业里高管或者是整体员工如何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如何评价人才、鼓励人才、使用人才等等这些机制,对相当多的中国企业不能说是天书,也真的没有下功夫去使用和完善,真的没有,我接触很多企业。我说的都是中国相当多的企业,不代表最好的10%和20%,更不能代表华为,是中国相当多的小企业。

聊到这一系列的管理,今后这些企业如果能够得以在这方面重视,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日子不好过了,他们能得到很大的改观。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大一点企业集团管控、人力资源管理,而且比较中等先进的企业我们最近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帮企业做生产力模型,从业绩导向到能力导向,生产力模型必须得到位。我们帮企业做学习型组织,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稍微中高端的课题,我们帮企业做完绩效,做完薪酬之后就帮企业做学习型组织,帮企业做生产力模型。企业管理的问题很多,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企业考虑转型的问题,就涉及战略方向、定位,我们也帮很多企业在做。还有企业做大以后,跨区域、跨产业了以后,它的文化就很重要了,机制已经鞭长莫及了,有的时候有机制管不到的死角和间隙,我们就靠文化来去引导。

主持人:尤其是一个公司散布很广的时候,不在同一个地方办公。

王璞:文化就特别突出它的作用和价值了。这些方面我们都帮助中国企业在做,甚至有些500强的企业,比如三星进入中国,我们也帮它做人力资源,做市场研究,也帮助它在做。这些领域确实是很广泛的。

主持人:做企业的有一点我们观察,我们到中国来做短短三年时间里,做了一些观察,我们的客户本身也是中国的企业。有一个蛮有趣的中国比较独特的现象,王总给我们一些更深刻的分析。外国企业基本上它的组织结构,不管是什么样的产业,基本上大致上都要标准化,就是比较一致。中国有比较多独特的地方,比如说国企有一种特别运作的方式和它的企业文化,或者是说我们这些比较新兴的互联网的企业又是一种模式,私人的企业又是一个比较不同的模式。通常往往创办人仍然是占一个非常大的举足轻重的私营企业。

王璞:中国确实在过去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企业,外企、国企和民企,再加上您讲的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比如说新浪,包括其他互联网企业、IT企业,新潮的、新派的,但是发展又很迅猛的这些企业。如果拿前三位来讲,外企不用说了,大部分外企是全球体系的一部分。大国企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主要是在提高效率上,公平是没问题的,公平与效率,企业管理企业就代替市场的作用,想办法提高企业的效率,同时适度保证公平。在提高企业效率上,国企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减员增效,比如按照价值取酬,拉开收入的档次,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改革,但是改革也很艰难。因为你动谁的利益,这种博弈不是怕改进,可能有的收入减少,有的收入增加,心理的不平衡,国企毕竟还是国字头的,凭什么减我的工资,谁敢减你的工资?没人愿意下这个重手,那也不是他自己的企业,等等这种改革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但是现在总体来说,基本上还可以,我认为及格了,得60分。如果五年前、十年前我们在对话,真的里头效率的问题差的太远。现在我认为及格了,是这些年改革的成果,基本上在跟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靠拢。虽然还不能有那么大的力度,因为它最重要的是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不能有那么大的力度呢?收入的差距,比如有价值和没价值怎么衡量?最重要国企的高管,按理说最有价值职位上的那些人,他们是行政上调动,行政上调动就跟完全市场化的应聘者不是一个层面的公平竞争,是行政安排今天让你当老总,明天让你当市长、省长,薪酬不能完全市场化,是半公务员,半市场化。这种情况下,他底下的员工都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这是一个原因。我分析深层次的原因,高层的带有公务员的特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