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璞访谈(7)

全球企业管理高端访谈 作者:陈丕宏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这一点,我想有补充。去年牛奶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人对这个事件非常关注,我也读了很多这样的文章,原来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现象。中国每一个单位的农户只有大概两亩左右地,跟美国来比,大量分散的高品质200亩地的差异非常非常大。所以,您刚才讲到整合是有必要的。

另外他们提到为什么质量会发生变化,每一个农户这么小,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够,科技也不够,也没办法投资做进一步优化质量的改善。请问王总,在这方面,您觉得这个转型,您刚才说十年,是需要整个十年还是更长、更短?

王璞:我讲三个30年,1988年到1998年是家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成了整合。1998年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千军万马,不管多大的城市、多小的城市,大大、多小的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2008年以后就看出来了。从2008年到2018年,农业产业化从一个小的几十亩地、几百亩地开始到几万亩、几十万亩,可能农业产业化的公司会完成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合、洗牌的过程。最后如果2018年真的能出现像海尔、万科一样的扎根于土地的农业产业化的企业,诞生出这样的企业领袖和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品牌,就算我们今天的预言言中了。

主持人:现在再把目光转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方面,它的国际化,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有真正品牌的不能算太多,但是经过新一波的购并,尤其是国企,情形可能有大的改变。这方面您觉得中国的企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策略?

王璞: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去年讨论非常多的话题,经济危机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必须首先在中国学会兼并、并购。第二步再去国外并购。如果在中国没有学会并购,甚至跟比较大的公司去并购,你一步到国外并购,肯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那还牵扯到跨文化、跨肤色的整合,困难比较大。新浪最近把分众整合了,就是在练习整合,先国内学会整合、合作,这是我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另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到国外去也是要尝试,从小的点开始,到整合一个小企业,到逐渐逐渐整合一个稍微大的企业,这样管理的梯队、管理的人才以及管理的文化都摸索、形成。千万不可贪大求全,一口吃个胖子,这样是很危险的。企业有时是赌不起的,赌一次会伤筋动骨很多年,TCL就是并购阿尔卡特,并购欧洲的两家企业,应该说是伤筋动骨。虽然李东生先生也是很优秀的企业家,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但毕竟遭受了非常大的挫折。所以,并购还是需要慎重,要小步快跑,要尝试,要学会跨文化管理,学会多元人才结构的共识,学会本地化的管理。我们老说500强企业进入中国会水土不服,同样我们进入别的国家更会水土不服。所以,将心比心一定要学会用本地人才,同时能够让他跟你一条心,能够管口到位,能够出业绩、出绩效,这方面要做的公开很多。

主持人:我们换一个主题,谈谈您个人管理的理念跟管理的风格、管理的哲学。您的公司是知识密集型的公司,像大学校长在管大学教授,每一个人都是他这方面的领袖。您怎么样治理这样一个公司?

王璞:您刚才说得非常非常好,做大学校长和教授的关系,实际上您在最初开场介绍我的时候说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我现在纠正一下,我已经很多年不是董事长了。我是创始人,我也曾经是董事长,但是现在我很多年都不是了。为什么不是呢?卸去董事长,让其他合伙人、其他同事来担任,这样的一种理念就是想让自己成为像您所说的像大学校长一样,大学校长不见得是董事长。所谓董事长一般来说都是大股东,或者股东方出任董事长,这个企业就证明是你的,或者你是老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