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握笔的不同方式与文化

樱雪鸿泥 作者:张石


 

过去,我常到东京大学驹场八号馆314号教室去听课。在那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就某一个问题高谈阔论,有时视点迥然不同,而又殊途同归;有时看来相似,却又大相径庭,各民族千姿百态的思维的火花在这里迸发;超国境的精神求索者在这里切磋,真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国际社会"。

在这个"国际社会"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握笔方式基本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日本学生,是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把笔杆牢牢地靠在虎口上,虎口和笔杆之间没有丝毫空隙。而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的握笔方法与此不同,中国学生是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笔,而笔杆和虎口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或是接触得不十分紧密,使笔在这个空间有一定的变化的自由度。握笔的方式不同,写出的字也不同,一般来说,日本学生的字横平竖直,最大的特点是能精确地传达文字里包含的符号内容,但是个性不是那么鲜明,从艺术的角度看,不那么漂亮。而中国学生写的字,个性迥然,有很多人也写得很美,但完全让人读不懂的字也经常出自中国学生的手。

从这件小事,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中日文化的一个不同点-是否可以说,现代日本人,特别注意对事物本来面目的精确的传达,而不注意个性的发挥;中国人更注意个性的凸显却有些轻视精确的传达。在学校写文学论文时也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般日本学生写的论文中,资料的分量要占4/5以上,哲学性的理论分析几乎没有,个人的议论也极少。如果个人的议论过多,先生会说:"岂不是成了小说了吗?"而在中国,如果资料超过4/5而缺少理论分析和个人议论,先生会说:"岂不是成了资料汇编了吗?"

我觉得这种文化的不同点并没有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之分。一般来说,在文化基本模式被固定并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社会,特别是现代日本这样的高度信息化社会,没有情报精确的传达,整个社会将很难迅速地运转。而在文化的发源期和文化的转型期,创造性的发挥则十分重要。试想:如果没有那些让人难以读懂的充满个性、龙飞凤舞的"草书",恐怕也难有今天日本的假名文字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