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友如立千秋业(2)

母亲词典 作者:李建永


◆人到万难须放胆

1.《说文》:“膽(胆的繁体字),连肝之府。从肉,詹声。”《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祕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房谋虽好,必经杜断;千筹万划,终有一断。故胆识才学,胆字当头。俗话常说,“三分本事七分胆”,“胆大做将军,胆小吓伤心”,“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胆是吓大的,力是压大的”,“胆大福也大,荣华富贵都挣下;胆小福也小,不是骑驴就是跑”,等等。当然,事物都是辩证的--胆小的受气,胆大的吃亏。故俗谚亦云:“胆小难得将军做,胆大吃得胆大亏。”又说:“胆大发财不保本,胆小保本不发财。”还说:“胆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2.有道是,黄河有九曲八弯,人生有三灾六难。当面对三灾六难实在走不通的时候,怎么办?兵法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次第,就要敢于把问题推到极致,就得勇于豁出去放手一搏!俗话说:“一死无大难,讨饭不再穷。”又说:“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说:“除了死法,尽是活法。”《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等辈,在“艰难唯一死”的当口,发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呐喊,在大泽乡高举义旗,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彻底摧毁了秦王朝的统治根基。虽然陈胜最终只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已经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易·系辞下》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淮南子·说林训》亦云:“畏首畏尾,身凡有几?”《后汉书·班超传》记载了一位与陈胜何其相似乃尔的人物--班超。凡英雄皆怀豪胆壮志。陈胜尝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班超亦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然而,陈、班二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一位成功的英雄。班超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出使鄯善国,与匈奴使团“暗遇”,在孤立无援的绝域之地,率三十六名随行壮士,发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之号召,主动出击,放胆一搏,殄灭匈奴使团,建立不世功勋。俗话说:“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又说:“胆大心细,成事容易。”还说:“十磨九难出能人,艰难时世造英雄!”

〖饮食·健康〗

◆生姜解百毒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也说:“冬吃白菜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生姜的姜字,繁体为“薑”,而美女“姜”则是另一个字。《说文》:“薑,御湿之菜也。从艸彊声。”宋·王安石《字说》:“薑能强御百邪,故谓之薑。”《本草纲目·菜部·生姜》:“【气味】辛,温,无毒。生姜温,要热则留皮,要冷则去皮。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凡中风、中暑、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物皆消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孔夫子对饮食非常讲究,平日有“八不食”之食规,但他每顿饭都离不开姜,只是不多食(见《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不多食。”)。俗话说:“一日吃下三钱姜,到老不用开药方。”又说:“生姜解百毒。”据《本草纲目》讲:“(生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开胃气。汁作煎服,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汁,解药毒。除壮热,治痰喘胀满,冷痢腹痛,转筋心满,去胸中臭气、狐臭,杀腹内长虫。解菌蕈诸物毒。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生姜不仅可以杀百毒,还能“宜脾胃,散风寒”,所以老话常说:“生姜汤,自暖肚。”又说:“有姜不怕风,有椒不怕寒。”还说:“冬吃生姜,不怕风霜。”不过,吃姜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秋不食姜”。因为夏天炎热,人身上火气旺盛,食姜可以出汗发散火气;而秋天是闭养之时,故宜少食。据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讲,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疾,而且损寿减筋力。李时珍亦认为,食姜久,积热患目;且患痔者食姜兼酒,立发甚速。二是“夜不食姜”。俗话说:“早上吃姜,百病消烊;晚上吃姜,百病归肠。”又说:“早上吃姜,赛过参汤;晚上吃姜,如同刀枪。”对此,《本草纲目》讲得很明白:“人云夜间勿食生姜,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矣。”所以老话才说:“早间人吃姜,昼间姜吃姜,夜间姜吃人。”古谚还有“上床萝卜下床姜”之说,因为起床后食姜可以开胃,而睡觉之前吃萝卜则有助于消食。还有一种说法是“孕不食姜”。据西晋·张华《博物志》云:“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指。”“盈指”就是长出“六指”。这大概是由于姜的形象颇似多指者吧?此虽属“异说”,但也不失为“一说”。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阳历5月20日是国际母乳喂养日。由是想起民间流行的一句谚语(也叫“下奶方”):“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穿山甲,本名鲮鲤,又名石鲮鱼,俗名穿山甲。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本草纲目》记载:“鲮鲤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厚,有三角,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作为药材,穿山甲主治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等。王不留乃中草药名,全称王不留行(时珍曰:“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又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多生麦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开小花,如铎铃状,红白色。结实如灯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包一实,大如豆。实内细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圆如细珠可爱。苗、子皆入药。主治:除风痹内寒,通血脉,下乳汁,利小便。据《本草纲目》:“〔时珍曰〕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2007年5月21日,即农历丁亥年四月初五,小满。5月20日是国际母乳喂养日)

(交友如立千秋业配图:荣辱俱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