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渴望――刘禹锡《西塞山怀古》(1)

笑看云起共潮生 作者:李建峰


渴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据说有次刘禹锡、白居易等四人聚在一起饮宴,酒过三巡,兴致高昂的时候,众人约定拿西塞山为题,各作一首诗来助兴,自然也隐含着一较高下的意思。当别人还在苦苦思索时,刘禹锡的诗已经写好。白居易拿过来一看,立刻把自己写的诗藏在身后,长叹曰:“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让香山居士自叹弗如的这首诗,正是《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又名道仕·矶、矶头山。位于今天黄石市城区东部的长江南岸。自古以来,因山势险峻,地处咽喉,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晋咸宁五年时,即公元279年,益州刺史王睿,受晋武王之命,统帅倾国之兵,沿江而下,征讨东吴。两军曾在西塞山处,进行过一场决定战局走向的激烈战斗。诗人的“怀古”,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首联的第一句诗当中,诗人用了一个名词“楼船”,和一个动词“下”,来共同烘托王睿军队的恢宏气势。据《后汉书》记载,当时王睿所造楼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楼船是我国宋元之前,水军装备中威力最大,最先进的战斗工具。一句读来,仿佛可以看到数目庞大的战船,在宽阔的长江上遮天蔽日。这个战队刚刚从四川益州顺流而下,远在千里之外的金陵王气,便已经黯然收场了。诗人把王睿舰队的强盛,敌方的丧胆,放在遥远的距离里一句收完,更加凸显了历史的厚度。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里是由上句绵延而来。西塞山自孙策建国以来,就狼烟不断。到东吴最后一任君主孙皓在位时,国力早已凋敝。为防西晋强敌,孙皓命人在西塞山江中铺满铁锥,并用铁链横锁江面。以为再加上长江天险,足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区区雕虫小技,又怎么能难倒志在必得的王睿大军?王睿用火炬烧毁铁链,用木筏带走江面下的铁锥。风卷残云般的越过吴国的生命线,孙皓只能举旗投降。从此中原大地又再次归于统一了。

西塞山一地,自古战争无数。而刘禹锡偏偏选取王睿灭东吴这场战役,是独具匠心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诗人的选材,让心中对天朝统一的渴望,变得一览无余。刘禹锡曾经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就是以石头城为题:“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可见石头城一直是诗人眺望古今的一个制高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