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若塞上雪梨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笑看云起共潮生 作者:李建峰


在唐朝诗人中,靠写军旅题材扬名的诗人为数不多。诗歌源于生活,优秀的边塞诗歌尤其如此。若只是一味地靠想象作诗,比如李昂、崔国辅等人,诗作未免流于轻浮。若是仅仅游历边疆,或是只是短时间身处边境,比如陈子昂、崔颢等人,那也不过是浮光绿影的勾勒,还未触及本质。对于岑参来说,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因为岑参曾于天宝八年和天宝十三年两次出塞为官,前后在边塞生活六年。恰是这宝贵的六年时间,让岑参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边塞诗人。

岑参在出任塞北之前,可谓命运多舛。诗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学成出关后,又屡屡碰壁。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勉强考取进士,做了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职:兵曹。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官职,才让岑参有了第一次出塞的机会。这对于胸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岑参来说,其实是山逢绝路又一村的快事。他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里这样写到:“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颇有些志得圆满的味道了。天宝十三年,当诗人以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身份再次出塞时,就留下了这篇令人称奇的妙文。

诗歌是被狂风吹来的。这股劲风没有“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温柔,也非“暖风熏得游人醉”的颓靡,是一股就连“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也无法抗衡的塞外北风。在岑参的笔下,这风已经具备物态,冲、刺、扫、卷皆不在话下。“白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野草。据《汉书·西域传》里描述,这种草经霜冻后草质变脆,风大则断。但是不管怎么说,树大招风,因而经常被吹断。而小草贴地生长,就是再怎么变得硬脆,也是万万折不断。用草写风,可见诗人的观察细微。

随风而来的,是暴雪。“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句诗里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岑参家在荆州江陵,是温暖的南方,大雪本就少见,后来游历关中,所见到的大雪也绝不会有在胡地见到的雪更大,而且下雪是在冬季,又怎会八月天见飞雪呢?在中土,雪是优雅的。或者“故穿庭树作飞花”,或者“白天碎碎堕琼芳”,娇羞百态,任人玩赏。而在这里,是布满整个天际的“飞雪”,是被强劲的北风席卷着,颠簸着,横着飞来的大雪!岑参的感叹,是有足够的理由的。

杜甫曾评价“岑参兄弟多好奇”,沈德潜也说:“参诗能作奇语。”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岑参善观奇物,善用奇语,善作奇文。诗人之所以能成为诗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有着特殊的角度,能见人之所不见,想人之所不想。边塞在岑参的眼中,犹如与诗人两情相悦的情人,太多的美好只向诗人展示。就连别人躲之不及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灾难场景,在他的眼里也别有风采。

诗人眼前的这场雪,也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