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场之外的冷静和悲悯――高适《燕歌行》(2)

笑看云起共潮生 作者:李建峰


古人用兵,讲究出师有名,方可大获全胜。据《汉书·高帝纪上》记载,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时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师)出无名,事故不成。”而这次的抗战是抵御外族,保卫家园而战。出师“有名”。是值得人们期待胜利的。不过,这里却是高适为下文埋下的伏笔。暂且按下不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句话表面上是赞扬汉将出征前的荣耀,实质上却是辛辣的讥讽。“横行”一词出自《史记·季布传》。据其记载,樊哙曾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但是以汉初的军事实力而言,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季布便斥责樊哙当面欺君罪当问斩。横行一词也就从此等价于自大轻敌了。

高适在这首诗里是紧扣时间顺序的,“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两句,是写部队行军的状况:敲着锣打着鼓,过了山海关。各种旗帜迎风飞扬,满山遍野,好不气派。不过,这样拉风的行军,到底是去打仗呢?还是去显摆?而统领这支耀武扬威的军队的将领,是否真的不知道骄兵必败?

然而战争期间是没有时间回答这些问题的,那本该是战争之前就应明了的事。“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整首诗的气氛在这一句突然提升了不少。军情如火,战斗来了。

“山川萧条极边土”八句,是整首诗的核心部分,高适用白描、对比描绘出的战争画面,揭示了汉军失败的原因,是上文的延伸,也是下文感叹的基础。首先是战局吃紧。胡人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个个善骑射。在草原或空旷之地上作战,骑兵机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可以声东击西,冲散合围,可以神出鬼没,来去如风。与之相反,中土军队的灵活性就远不如胡人的骑兵,而且精心演练的队列,阵法,在胡人看似没有章法的攻击下,往往只能疲于奔命。中土军队善守,可是塞外辽阔空旷,无险可依。两军的特点,本来就已经决定了汉军长途奔袭身陷塞外的不利地位。那么,统帅三军的将领应当浴血奋战,才会抓住胜利的契机吧?

完全不是这样。“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简直是令人发指的行为,在没有部队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在“矢交坠兮士争先”的惨烈战争中,当士兵死伤大半时,将领的行帐里居然歌舞升平!这样的战争哪里还有不败之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