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谋生的日子(8)

新书记力挽狂澜现曙光:市委书记 作者:唐成


干。

半年后收到样书,大部头三本,16K精装,少说也有一千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全部是领导干部。花二千块钱买三本书值不值?有些东西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不管值不值,反正不要自己掏腰包。只有策划这套书的人最清楚赚了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点子就是金钱。有一句口头禅是,赚钱不出力,出力不赚钱。真是这回事。既然赚领导的钱容易,那么都打领导的主意。一时,文章入选通知书、高级研讨班、××论坛、颁奖典礼如雪片般飞来。多了就腻,多了就水。王大海没有兴趣。

既然已经失去了兴趣还要步入后尘,就不怕没有生意?错。事物总是不断运动,新人不断取代老人,长江后浪总是推着前浪。老领导退休了,新领导产生了;不感兴趣的人走了,感兴趣的人来了。只要事物不停止运动,只要新旧不停止更迭,就不怕没有“候选人”。

这不,陈正言桌上的信件堆积如山。

陈正言为丛书起了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领导干部治世大典”。当然也有一大堆子虚乌有的名人名流当编委。

不拉大旗当虎皮就不能“请君入瓮”。

胆大!

没办法,不这样不能赚钱。

有多少货真价实?

电话铃响。

为编书,他把房东家用电话拉了一根分线到寝室。既然是编辑部就要像编辑部的样子,没有电话叫什么编辑部?房东同意安分机,但有一个条件,以后他家的电话费就归他出钱。小意思,赚大钱还在乎这点小钱。要知道,外来人员装固定电话受到诸多限制,一般不装,要装就得交一笔数额不菲的押金。怕你欠费跑了。他想买一部手机,考虑了很久还是没买,原因是手头不宽裕,即使买了手机但也不能代替固定电话,没有固定电话的编辑部给人不固定的感觉,就有被怀疑是游兵散勇的可能。

要就不做,做就必须是那回事。

陈正言拿起电话。他与房东有个约定,电话响了,他先接,以此证明编辑部有实力。

水货编辑部常年有人坐班?

这段时间他的客户很多。

不是客户的电话,是难友施继权的电话。施继权约他晚上集会。

他们仨个成了铁哥们。

患难之交最难忘。

施继权比他和叶国保日子好过。从收容所回来,唯有施继权没有被单位开除。俗话说得好,天荒饿不倒手艺人。此话不假。他有一张一级厨师的资格证书,身怀绝技,到哪里都吃香。他从收容所回来后,京苑酒店的老总亲自设宴接风,并一个劲地向他道歉。道什么歉?说工作没有做到位,给他造成了伤害。不仅不扣他的工资,还按出差的标准报销了“差旅费”和补助。

同是收容,际遇不同。人比人气死人。

不必生气,人家是私营企业,有自己的一套操作规程。只有靠土政策才能留住人才。

电话又响了。是叶国保的电话,他要过来还钱。

这么快就能还钱,说明发财了。

一杯茶功夫,叶国保出现在眼前:一身毕挺的西服,油光放亮的头发,与过去判若两人。

士隔三日应刮目相看

“国保,你不会重操旧业吧?”陈正言正色道。

“你看看,”国保露出一脸的无奈:“穷人穿新衣都不行?穷人永远就受穷?”

质问有理。

“你看我这身打扮,还有这个玩意,”国保亮出手机说:“谁还敢把我当盲流?现在我身上什么证件都有,就是没有警察盘查我。不是别的,而是我国保已经容入了北京这个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