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女孩、女儿及新娘(4)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作者:(荷)斯希珀


结堂表亲还有其他的好处:男人了解堂表妹的为人。但另一方面,一则来自马格里布地区的阿拉伯语谚语强调,安排堂表亲事也可能引起家庭纠纷。

谚语几乎不公开讨论女孩子的内心所想。另一些谚语武断决定她们怎样才算是幸福。一则巴西葡萄牙语谚语调侃地指出:“只要是堂表兄马纽尔,想嫁就能嫁。”再或,用一则提倡堂表结亲的阿法尔语谚语的话来说:“有好性格的女孩幸福常在,有堂表兄当候选丈夫的女孩永远幸福。”

彩礼习俗主要见于非洲,嫁妆习俗主要在欧亚大陆上流行,不过嫁妆习俗也已经被引入到那些深受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影响的非洲地区。嫁女儿所获的彩礼使她的兄弟们有钱娶亲(Goody 1973:46)。[39]我们可以这样稍微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两种婚嫁制,即彩礼制买回女孩,嫁妆制卖出女孩。那么,女孩交易或生钱或花钱,全都取决于社会习俗。

只有为数不多的谚语谈及,在母系社会里女孩享有婚后留在娘家的便利。一则加纳特威语谚语明确表示:“孩子长得像爸爸,可属于[妈妈的]部落。”又如,米南卡保语谚语把孩子父亲贬低为“大树上的小尘埃”,不过这样的谚语极为罕见。

在阿拉伯、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关于女儿不牢靠的谚语清楚地反映出嫁妆制灾难性的经济影响:

女儿之家是废墟之家。(阿拉伯语)

女儿在摇篮里,嫁妆在箱子里。(俄语)

女孩多、花园大,最好的农场也毁掉。(德语)

淑女之家是坏透顶的贼。(汉语)

即使是国王,生了五个女儿,也会变成穷光蛋。(印度泰米尔语)

家中有三女,家产要败光。(日语)

嫁出女儿的男人留在破产的家里。(巴西葡萄牙语)

穷人不嫁女。(委内瑞拉西班牙语)

极度绝望在谚语中引起很多类似的共鸣:生一个女儿就像“钱柜里生出七个贼”(波兰语),而生更多的女儿意味着贫困潦倒(罗马尼亚语);满屋子的女儿是让人受穷的“放满酸啤酒的地窖”(荷兰语);女儿们的衣裙“吞噬着庄稼”(加泰隆语)。根据一则朝鲜语谚语,“家中有三个女儿,可以安心敞开门睡觉”,意思是说:父亲没必要担心夜贼上门,因为女儿的婚姻使家里贫困如洗。最后,一则印度博杰普里语谚语指出,女孩的婚姻像挖井一样,既要紧又昂贵。

最糟糕、最让人害怕的情形是:嫁出去的女儿被夫家遣回娘家。女孩的娘家也许除了慷慨地提供结婚贺礼,不可能有太多的作为,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则瑞典语谚语如是说:“钱袋促成丑人的婚姻。”尽管金钱能派上用场,但是金钱也不是保障。结婚多年以后女儿还有可能再次出现在家门口,让父亲深感绝望。一则黎巴嫩阿拉伯语谚语说道:“我把女儿嫁出去是为了减轻烦恼,可她又回到我身边,身后还跟着四个小家伙。”替女儿操心是父亲的本分:“有女儿的男人老得快。”(土耳其语)因此,一则西班牙语谚语建议道:“如果有人为你的女儿开出好条件,不用等到她爸爸从市场上回来。”女儿俏丽的长相可以使议婚顺利进行。如果求婚者爱女孩貌美,父亲可能只需要花费一小笔嫁妆或者根本不用掏钱就能把女儿处理掉:“如果你爱美人,就不应讨论嫁妆的数量。”(突尼斯阿拉伯语)这种观点在欧洲也相当普遍:

女孩之美是一半嫁妆。(俄语)

漂亮的少女不需要钱包。(德语)

天生漂亮注定能嫁掉。(意大利语)

美人把嫁妆挂在脸上。(英国英语)

丑女人需要额外的金钱,但是无论美丑,娶一个过分有钱的新娘都是危险的。如果新娘带来丰厚的财产,婚姻关系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一个富有的新娘会在婚姻关系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一则英语谚语警告说:“丰厚的嫁妆是长满荆棘的床。”另一则白俄罗斯语谚语却提出了相反的警告,“如果生活不好,别注意银子”,意思是说:择定的新郎倌儿虽然有钱但寡情薄义。一则希伯来语谚语从正反两方面发出了警告:“金钱婚姻由魔鬼缔造。”至于女孩子嘛,她本是两家男人的交换对象。一则汉语谚语说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再或,如一则朝鲜语谚语所言:“女孩和流水送到哪算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