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工 作(5)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作者:(荷)斯希珀


  【煮 饭】

未出世的孩子已经在说:“我母亲是最好的厨子。”(哈察语)

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食物都是人们每天的第一需要。即使逢年过节,那些终日在厨房里劳累的人也不得休息,用一则巴西葡萄牙语谚语来说:“不管这一天多么神圣,锅都要烧饭。”但所有这些饭菜首先都不是为那些真正做饭做菜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那些要吃饭吃菜的人准备的。一则芬兰语谚语这样讽刺说:“主妇在做饭的时候就已经满足了。”做饭是件非常累人的工作,谚语也对此给予广泛关注。笔者不会在这里一一列举烹调和烧烤过程中制作的各道饭菜和所使用的各种调料,但笔者将讨论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和观点。

首先,做饭被视为女性的工作。笔者母亲有一本20世纪初出版的菜谱,上面有一则荷兰语谚语(原文是押韵的):“老婆个子虽然小,但是做饭做得好,男人尊敬得不得了。”世界各地各种不同文化的谚语都强调、坚持、宣称、命令或指出:厨房是女人的领地。

女人不管如何聪明,都要守在厨房里面。(印度尼西亚语)

女人和沙丁鱼一样,最终都要面对厨房。(阿根廷西班牙语)

女人和炒锅一样,两者都属于厨房。(智利西班牙语)

老婆和炉子都该在厨房。(摩洛哥拉迪诺语)

能干的主妇即使下雪天也能把茶烧开。(鞑靼语)

锅里爆炒的对男人无害。(卢旺达语)

如此种种。男人们喜欢把母亲的厨艺理想化。谚语也非常重视母亲做的饭菜,强调说,只要有那些必备的调料,她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只要有面粉,我们的母亲就能做出面包来。”(希腊语)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母亲必须在场,因为她的亲临可以使食物更美味:

母亲不在旁,吃饭肚子疼。(干达语)

水虽然流过运河也是好的,母亲准备的饭菜即使不新鲜也好吃。(拉贾斯坦语)

母子投契,蔬菜也是好早餐。(中国藏族语)

在饥荒和贫困的年代,养活孩子需要花费心思,母亲绞尽脑汁努力去克服这种无望境界下的极大困难。有些谚语谈及母亲在贫穷中的绝望心境:

春日的白天越来越长,母亲的糌粑却越来越小。(中国藏族语)

孩子多得数不清,母亲痛苦受不尽。(汉语)

食物眼看快吃完,当妈的最可怜。(干达语)

香蕉树主干枯了,嫩苗也会干枯的。(雅卡语)

母亲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正如一则来自赞比亚的汤加语谚语所言:“母耗子填不饱自己的肚子。”此外,其他一些动物的隐喻也说明了母亲的这种无私精神:

自小牛降生后,母牛就不再知饱腹之滋味。(波斯语)

孵蛋的母鸡只干活不吃食。(恩阿卡语)

孩子们喜欢和母亲一起待在厨房里或在厨房附近,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可口的小零食:“会叫‘娘’的孩子有食吃。”(加泰隆语)此外,世界各地的谚语也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母亲在家,孩子有油吃。(突尼斯阿拉伯语)

有娘的孩子吃蛋糕。(加泰隆语)

母亲的乳汁最养人。(英国英语)

只有在亲娘的厨房里,你才能挑食。(阿散蒂语)

和娘吃饭,不必讨剩饭[即讨好别人]。(豪萨语)

有娘的孩子有面[食]吃。(莫西语)

家里母亲做饭,一年到头都高兴。(孟加拉语)

女人不管怎样,年轻还是年老,结婚还是没结婚,聪明还是愚笨,勤快还是懒惰,正直还是奸猾,不管她们厨艺是否高超,也不管她们是否喜欢,她们都必须在厨房里工作。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们生为女儿身。谚语指出,女人一旦结了婚,就应该伺候丈夫――也就是说,首先要在厨房里伺候他:“你来到这儿难道不是为了做饭吗 ”一位干达族丈夫对不愿意做早餐的妻子这样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