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系文化到底是怎样确立的(2)

爱与性的秘密:徐兆寿性文化随笔 作者:徐兆寿


哲学显示了人的主动性,显示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但实际上,通俗一些来讲的话,哲学才是真正的政治。从历代王朝的更替来看,政府在常常变换,但政治不是在常变。从政教合一的国家来看,宗教(更高层次的政治)才是政治的灵魂,政府只不过是执行者而已。

那么,我们要寻找母系文化形成的真正原因,就不能单纯地从生产力这一方面来考察了。我们必须寻找到母系文化的智慧即哲学或宗教,才能真正了解其灵魂。

因此,在我看来,母系文化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三个:

第一,经济学原因。过去我们对母系文化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总认为在那个时期女人是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因为女人会手工。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疑问,即男人在当时难道是次要的生产力代表?人们发现,在所有的动物那里,几乎都是雄性在觅食,是生产的主要力量。原始社会也一样,男人在外采集、捕猎,女人在家养育孩子或同样出外捕猎或手工制作,但很难直接断定男人就是次要生产力的代表。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的惯性思维。在人类战胜自然灾害以后,人类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体力、脑力等方面,但是,在人类还没有超过动物的数量、还没有能力战胜自然灾害的原始社会,生产力并不是今天我们认为的生产力,而是指人力。也就是说,人的多少是真正的生产力。女人能生孩子,且能生很多很多的孩子。生产力就体现在生育上,这就决定了女人的地位。

第二,政治、哲学、宗教原因。在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对性的认识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人们发现,只有女性才能生育,男人是不能生育的。那时,还没有制定的婚姻制度,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么,凭什么来确定社会的关系呢?血缘。事实上,直至今日,血缘关系仍然是社会中最核心的法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这个细胞就是靠血缘来纽结的。在母系文化时期,人们更是靠这个链条来维系社会的。所有被生的人都由母亲来抚养,也便自然而然地团结在母亲的周围。这样就在一个族群中出现了一个老祖母的形象。女娲大概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老祖母的代表。老祖母形象在很多民族的传说中都有。人们团结在母亲周围,社会就形成了多个族群,每一个族群就相对稳定了。

而形成这种格局的哲学原因是对生命的认识。老子讲:“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意思是生命都由母亲生出来的,没有母亲,就没有生命。这种认识构成了当时人们的终极思想。人们对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由于这样一种原因,就产生了母亲崇拜。由于孩子生下来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不知有父亲的,于是,与各种宗教一样,这种崇拜在孩子生下来后就参与了浓烈的情感体验。母亲崇拜就这样牢固地形成了。这也是女阴崇拜在那时兴盛的原因。

第三,文化原因。在任何一个时代,统治者必将占有文化。在母系时代也一样。当然,今天能看到的母系时代的文化极为罕见,因为那时没有文字,一切都是靠口头传承,再就是原始的一些岩画、泥陶等。在岩画上,女阴崇拜是最为明显的特征。而在泥陶中,马家窑彩陶是最为重要的证明。在这些彩陶中,多有女阴崇拜,还有女性的身体,还有象征女性的水波纹。特别重要的一个显征是,绝大多数的彩陶中,都有一只女性的手掌。这是彩陶制作过程中留下的最后印迹。这种种迹象说明,在那个时代,女性是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占有者。如果把彩陶也当做艺术的话,女性便是独享这艺术的主人。实际上,在母系氏族后期,由于母系文化的发展,女性不仅拥有了很高的智慧,使人类定居并开始圈养牲畜,而且有了闲暇,这使女性开始制作工艺品。这也是女性手工制作方面卓越的一个表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