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有本才有末(2)

新孝道 作者:朱翔非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慈子孝,固然是天性使然,君臣之义,如何也是天性呢?我们现代人很难接受这个逻辑。但古人是不是很荒谬呢?不能这么看。这里面谈君臣之义与夫子之道同样是人的天性,是从一个庞大的系统来看的。这个系统里面,所有的人都是有关联的,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都是有共同的感受的。正是共同的体认基础,人和人才能和睦相处。社会关系当然不同于亲情关系,但良好的亲情关系对社会关系的和谐相处有积极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现代人给人群定义倾向于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这样往往忽略了人群的整体性。因此,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分类标准来简单地否定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联系性。我们曾经经历过否定亲情,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阶级性)的年代,结果造成了对人伦的破坏,而社会建设也未能达到目的。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是讲要尊崇圣人之教,圣人之教是直接从亲情入手的。极左路线盛行的时候,一度倡导的就是“不敬其亲而敬他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以顺则逆”,“顺”是“训”,是说“不敬其亲而敬他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以这种道德规范来引导天下的话,就是逆着天道而行。

“民无则焉”,那就是老百姓没有什么依靠,没有什么原则了,这个国家就乱了。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这个时候,状态没有在善行的轨道上运行,表现出来的都是不好的品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