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工业经济的前世今生(1)

创造贝因美:服务经济时代的公司革命 作者:陈惠湘


中国制造:改革开放的阶段里程碑
2010年3月2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在春意盎然的杭州开幕。开幕式之后,当天下午举办了高峰论坛。在论坛上,贝因美集团董事局主席谢宏作了题为《良心的行业,历史的使命》的演讲。看得出谢宏的意气风发,他在演讲中提出:“行业领袖不仅仅应该是行业第一。行业领袖的经营之道和道德担当还应该是遵守价值规律、倡导行业自律、引领良性竞争。”在行业领袖的最终定义上,谢宏给出了他的结论:行业领袖=从善如流+得道成功+德行天下。

相信在场的嘉宾中,会有人以为谢宏在自诩为行业领袖。我不这么认为。以谢宏的学识与胸怀,他完全明白领袖不能自封的道理。这其实是谢宏式的坦诚。他愿意把自己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公诸于众。他领导的贝因美集团用了18年的时间,一直在创造着一些东西:创造了一个用传统企业管理思维不太容易看懂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一个前所末有的婴童行业。谢宏最初提出创造这样一个行业的时候,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企业的作秀。但贝因美自己却18年始终坚持着这种实践。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发起成立了一个婴童行业协会。至今,这个协会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专业归口的对接协会。因为,他们是从目标消费群的角度来区分行业的,而全世界的行业协会则无一例外是以专业划分的:汽车行业、食品行业……除此之外,贝因美还创造了这个正在进行中的博览会。

尽管第一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因参与企业甚少而显得有些像是贝因美自己的独角戏,但他们照样坚持。一直到第六届有近百家企业参加,贝因美也从此退居到一个普通参展企业的角色。对于他们而言,从独角戏退到行业的一个成员,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孤独。

那天下午,代表着千亿资本的中信产业基金以及数十家国内外知名投资银行的高管、来自于全球从事婴童业务的厂家以及近百家媒体,所有这些人的到场或许能够给谢宏带来些许成就感。贝因美的创造已经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恐怕也是谢宏愿意在此时此刻敞开心扉畅叙追求的原因。而在相同时刻,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到底应当怎样去认识曾经为我们带来了巨大财富的中国制造呢?

中国经历了30多年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此刻回望30多年的道路,稍加品味,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次改革开放看成是一场中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是说,工业经济时代缘起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结束于中国的工业革命。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新技术的出现和企业制度的创建,而中国的工业革命则始于改变自己的企业制度和降低商品成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拥有了巨大的商品生产总量。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3 200亿美元,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只有3 000美元,在全球180个国家中排在100名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前15年中,中国制造出来的商品几乎全部供应给了国内市场。因为国内市场有着很严重的供应短缺,这使得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有了初期的成长。在竞争性行业领域中,1995年中国的行业领先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基本在10亿~50亿元人民币。1995年,联想集团的销售收入为47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排名前几名。同时期的海尔集团也以不到百亿的销售收入排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前列。而在食品、服装、轻工业领域,多数领先企业的销售收入还不足10亿元人民币。如果把这样的规模放到今天,最多只能算是行业中一个苦苦挣扎的追随者或挑战者。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获得了两样弥足珍贵的东西:一是中国人初步摆脱了贫穷,这很重要,因为摆脱贫穷可以使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经济基础;二是我们开始掌握了低成本制造和利用技术的能力。15年是一个分水岭。15年之后,中国逐步由以往的资源出口依赖转向了工业品出口。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向全球更大规模地开放中国市场的代价。随后,中国商品逐步充满了发达国家的超市、百货店,进入到国外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也由此,对中国抱有敌意的人士在“中国威胁论”中又毫无道理地增加了一条中国制造的理由。其实,恰恰是因为中国制造,一方面为全球老百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由中国的发展创造出来的巨大购买力也成为这一时期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改革开放,从整个进程来看,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场以商品经济为思考轴心,然后学习西方国家企业发展的行动。贯穿于中国企业成长的一条主线是模仿先进。这不是中国的创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是这么走过来的,韩国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日本模仿美国、德国,然后达到某些领域的超越。韩国除了模仿欧美,也模仿日本。此刻,韩国也在进行着局部超越日本的努力。到现在,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些千亿元人民币销售规模的企业,但还没有真正开始超越行动,只有深圳的华为集团这样的个别企业例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