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工业经济的前世今生(1)

创造贝因美:服务经济时代的公司革命 作者:陈惠湘


奥巴马:变革出来的“黑马”总统

“20世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曾经是被人们广为推崇的流行语。变化,成为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工业化后半程的最主流特征。美国大选开始之初,大多数人都很难相信奥巴马最终会胜出,成为美国第一任非洲裔黑人总统。起初,很少有人看好奥巴马,不仅因为他是黑人,还因为他实在太年轻,已有的政客经历还太稚嫩。而奥巴马最终还是以他始终不变的竞选主题—“变革”强势胜出。变革,成就了奥巴马。这表明了美国民众的一种成熟。他们知道此刻美国亟待进行的是一场真正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绝不单纯是为了摆脱眼下经济、外交与军事的困境,更是为了美国长久的未来。

变革的目的到底何在呢?也许最终就是为了资源占有。纵观人类历史,在遥远的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究其根本,是一国谋求另外一国的资源掠夺。在人类社会尚未找到其他路径的时候,战争虽然野蛮,但人们还是愿意采用这种方式。设想一下,假如中东地区没有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假如萨达姆没有采取消灭科威特的动作从而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也许美国就不会发动伊拉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东西方也曾经有过长期的冷战,但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不愿意采用战争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资源分配的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经济规则。除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解体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变革都是从经济层面来进行的。在各国所谓的国家战略中,经济发展都会无一例外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才是外交与国防。美国是最早最主动进行经济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一方面,它以各种办法巩固自己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政府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IBM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放弃传统的财务打孔机业务,全力进入计算机领域。美国通用电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业务重组,它甚至把经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电视机业务放弃掉,以换取进入到核磁共振这样一些医疗器械领域的机会。经过不断的调整,美国建立了在高科技领域的全球优势,由一个工业强国转变为金融与高科技强国。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强力推行全球自由贸易,这使得可口可乐、麦当劳和其他大量美国产品可以在全世界畅通无阻。成功改造通过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便预言未来竞争一定是全球化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企业。杰克·韦尔奇的此番言论,应当是基于美国战略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这个过程中,在别国看来,美国曾经有过短暂的低谷,像是一个工业经济的没落贵族,以致在某些产业领域里,都表现出对日本企业的比较劣势,典型表现在汽车工业方面。2008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以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为理由,集体向国会申请政府援助。三大汽车厂商的困难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由来已久。经过日本汽车厂商、德国汽车厂商甚至韩国汽车厂商近20年的冲击与打压,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岌岌可危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相信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破产或者接受并购对于它们而言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不必判定汽车工业一定是美国战略明确要放弃的产业,但至少它已经不太重要,也不排除有一天它就像美国的家电业务一样,可有可无。依靠改革,美国继续巩固了自己全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这场经济变革的成果,是它的工业产值比例大幅度下降,而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值大幅上升。美国的这种变化从侧面折射出未来趋势—工业经济王朝的崩溃。如今,不断变革的美国更是选出了他们主张变革的黑人总统。

日本是第二个主动变革的国家。虽然承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性的打击,但日本有从明治维新便已开始的工业经济理解与积累,加上战后重建又获得美国的支持,经济迅速恢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汽车、电子、钟表等一些传统的工业领域中,日本发动了全面的技术创新,颠覆性地重新划分了这些领域的全球竞争格局。日本的汽车以它的低油耗、质量稳定、做工精致以及低价格,使得美国乃至欧洲一些传统汽车巨头的产品变得没有特点,只能够苟延残喘苦苦挣扎。在钟表领域,电子表的出现是全球钟表行业的一次革命。这样一场革命的结果,是把钟表强国瑞士挤到了金字塔塔尖上面,把机械表做成珠宝,供应给虽然高端但市场相对狭小的富裕阶层……我们可以注意到,自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尽管还偶尔会发生一些区域战事。但人类社会已经有60多年时间没有发生全球性战争了。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已经不必依赖战争来解决国家竞争问题。各国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保持国家的竞争力以及对全球资源的占有。尤其是欧美的发达国家。毕竟战争是纯粹资源消耗的行动,是两败俱伤的行动。以经济的方法去解决资源占有问题,越来越成为明智的选择。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一体化这项壮举。它是由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并全力推动完成的。如果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则最初这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一场游戏,当时间逐步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了自由贸易的行列。富国为什么要发起这场运动?穷国为什么愿意参与这场游戏?各国推行的变革与全球一体化有什么关系?富国发起这场运动的目的,从根本上是谋求告别以往那种简单的产品出口到穷国,然后换取穷国资源的模式。这已经不能再满足它们日渐膨胀的胃口。它们希望以自己的资本和技术直接进入到发展中国家,这样它们便可以更大程度和更经济地占有这个国家的资源,同时还能够对这个国家的相关产业实施一定的控制,从而保证自身的长期利益。在中国的汽车行业、电子行业中,假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不是把它们的资本与技术引进中国,不在中国设立企业,它们今天在中国获取的巨额利润就无从谈起。当然,我们也难以在这些领域获得发展,这也是我们愿意加入这场游戏的动机。我们希望借助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来使我们摆脱贫穷。同时,我们还希望以开放本国市场为代价,使自己的产品自由输往全世界。这就是全球一体化能够赢得富国穷国一致认同的利益基础。但是,没有人愿意在这场游戏中处于被动,处于付出资源多而收获利益少的位置。大家都希望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成为赢家。利益博弈的要求,成为各国狂热追求技术创新与产业调整的源动力。变革只不过是这类行动的代名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