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现实世界中的大国金融版图(2)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经济步入衰退,七国集团几乎是无所作为、无能为力;而且,八国集团(G8,七国集团+俄罗斯)内部能源战略的摩擦加剧;有人认为,真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的是美国和中国组成的两国集团(G2)。实际上,保尔森提出的“战略经济对话”级别太低,还不足以称之为G2集团。因为,这不是一个平等的舞台,而是一个迫使中国提高汇率的手段。在美国官员眼中,还有什么比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债券更重要呢?2009年,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奥巴马上台后,他期望力挽狂澜、改变世界。但小布什留给奥巴马的是一个问题缠身的白宫,奥巴马除了要尽快结束金融危机外,还要面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形势、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中东和平僵局、美俄新冷战等诸多挑战。从现实世界看,目前依然是“一美独大”,由G2主导并不现实,欧洲也不具备取代美国的实力。

2008年,中国GDP大约4万亿美元,日本5万亿,欧元区15国合计6万亿,把中国、日本和欧元区GDP加在一起,才以微弱优势超过美国,2008年美国GDP为14万亿美元。无疑,G7已是明日黄花,但“金砖四国”却难为明日之星,G2主导世界也不现实。可喜的是,G20开始走上前台,真正值得期待的是一个多极化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中美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真正的福音。

2.G8时代结束,G20走上前台

20世纪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了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和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和西德5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分别加入,八国集团(G8)诞生。八国集团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G8峰会”。G8峰会最初的目的,是为促成八大世界经济先进国领袖与欧洲联盟官员,每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前举行会谈。1998年以后,G8峰会成为八国元首的年度高峰会议,由八国轮流担任主办国,主办国的领袖是该年会议的非正式主席,与会国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交流意见。

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方呼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发言权。1999年9月25日,八国集团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20国集团(G20)。这个国际论坛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来自19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G20成员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二十国集团全部成员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5%。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虽未消散,但未来前景也并非是漆黑一片。当今世界,毕竟已与发生经济大萧条时的1929年不同,也与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时的1997年不同,人类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政府领导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