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逐步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3)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1.金融危机促成全球共度时艰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场金融危机,几乎让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无一幸免。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原本“隔岸观火”的西方国家,如今却是“城门失火”,致使西方国家联合行动挽救危机。在2000年欧元逐步崛起、美元地位下降的趋势下,欧盟也迎来了与美国争夺话语权的新契机;亚洲新兴经济体和欧佩克成员国实力与地位的提高,也为参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实力基础。

目前,全球对今后各国携手深入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美国糟糕的经济局势,已经让美国此前“单边主义”处理全球经济问题失去了威信,再加上经济局势恶化,这都为欧盟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从今后来看,美国“单边定调”全球金融政策将变得困难,全球更深层合作值得期待,当前也有了较好的合作氛围。现在有一种所谓“阴谋论”的观点,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是华尔街的一场惊天阴谋,旨在坑害发展中国家。笔者认为,这一观点缺乏现实的依据。

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了G20金融峰会,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升级之际,美国、欧洲、日本与新兴经济体“四大主力”纷纷就国际金融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但种种迹象表明,要彻底地改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并非轻而易举,还需要做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因为,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就等于动了美国人的“奶酪”,触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

在此前的圣保罗G20财长会议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虽然表面上就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显示了团结姿态,但两者之间的对立也暴露无遗。发达国家希望保住自己的既得权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扩大发言权。在发达国家中,欧美之间的鸿沟较深,而日本则韬光养晦。欧洲主张强化对市场的监管,而美国仍然固守自由市场主义。

2.新的博弈难撼美国领导地位

早在20年前,耶鲁大学教授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做出预测,由于过度扩张,美国霸权即将终结。但是,对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争夺,注定将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博弈。在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有所削弱与下降的情况之下,欧盟、日本与新兴经济体都基于经济实力成长形成的后发优势,力图争取扩大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机会。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实现,何况目前全球对金融新秩序并未达成广泛的共识,各种力量之间必然要经历较长时间艰难复杂的博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一美独大”的国际金融格局将被打破,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也日益得到西方大国政治家的承认,代表着新兴经济体正逐步参与到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建设中来。

为了筹备2008年11月召开的G20金融峰会,分属世界两大阵营的欧盟与美国,展开了激烈交锋。除了议题本身之外,还包括会谈地点与参加国名单的选择上。美国曾考虑以“8+X”模式,但在“X”上面临艰难取舍。最终,布什选择了G20集团――这个本来就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设的组织,体现了美国力图继续展示“领导角色”的努力。另外,以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则提出了从根本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