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保持30年的持续发展(2)

谁来拯救美国 作者:肖金泉


面对国民政府扔下的处于崩溃边缘的烂摊子,建国初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发展经济的确是件棘手的事情,而此时我们还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不得不求助于苏联老大哥,由于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和政治斗争方式,同时急于完成工业化,造成中国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滞后而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处于极为艰难的境地。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积极性受挫。随着这种局面的一再恶化,政治上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此起彼伏的群众运动忽略了经济工作,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量农田受害。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也急剧下降。再加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我国重大的设计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被迫中途停顿,破坏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原定计划,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八字方针提出以后,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然而接下来的十年动乱,又把中国置于崩溃边缘。在这场动乱中,中国的经济损失达5 000亿元,相当于1949―1979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6。社会总产值从9.3%下降到1.4%,工业总产值从11.7降到1.3%,国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从5.5%降到负2.7%。

客观地说,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是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这使中国与西欧至少拉大100年以上。由于经济体制的落后,政治上的不断斗争,加上外国的经济封锁,可以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使中国沦落到了国空临绝的境地。

纵观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一百多年是欧美不断崛起的一百多年,是中国衰退和落后的一百多年。也正是这一百多年的差距积累,为以后中国的经济腾飞储备了厚实的基础,1840年我国GDP增长率为负0.37%,1978年增长到6.84%,人均GDP由负0.25%增长到5.39%,这种通过历史积累的能量是巨大的,也正是这一百多年经济骤变的能量在1978年得到逐渐释放,中国经济现代化逐渐走上了理性的轨道,毫无疑问,这种能量释放的强劲势头不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已经显而易见,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这种高增长率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改革开放才是发展的“灵丹妙药”〖1〗选择市场经济很多外国学者把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视为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增长奇迹”。的确,这个时期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探究其原因,改革应该是推动这个变化的最大力量。而在这场大变革中,市场经济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魅力,谱写了中国改革最绚丽的篇章。

这是一个奇特的改革,这场改革的主题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绝非偶然,历史已经向后人证明市场经济的独特魅力。据史料记载,在1 700年以前的1 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0.11%,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630年才增长了1倍。而在步入市场经济的1820~1990年这170年间,英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德国的增长了15倍,美国的增长了18倍,日本的增长了25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