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型企业巨头的恐慌与隐忧(5)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他最担忧的是“发不出工资来”,“希望高级干部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说: “我们仅是比其他公司对这个竞争残酷性早了一点点认识,我们才幸免于难。”

任正非反复谈起危机经验。比如光传输产品,过剩导致绞杀战,就像拧毛巾,这毛巾只要拧出水来,就说明还有竞争空间,毛巾拧断了企业也完了。只有毛巾拧干了,毛巾还不断,这才是最佳状态。

“我们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没想到又要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华为内刊指出,华为的国际市场刚刚有了起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却比以往更严峻。业界几次大兼并正在给华为造成压力――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通信成立合资公司,一下子使华为与这些竞争对手之间已经缩小的差距又陡然拉大了。

他坦率而郑重地说:“我曾经也悲观过,但是犯忧郁症的时候就是那种病态,但那不是我的完整思想。我曾经发愁,觉得苦闷啊。华为只要稍微不行了,怎么发工资呀?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压力。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但也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华为衰落了怎么办?如何才能不衰落呢?总有一天,别人在发展,而我们在落后的。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很大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每个企业,如果不能奋起,最终就是灭亡,而且灭亡的速度很快!”

面对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形势,任正非要求大家:“一定要理解国家在这个变革时期的困难,不要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更不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柳传志的“冬天”警告是与马云在2007年冬天的同一个会议上提出来的。与马云不同的是,他更强调了整个大环境的危机,提醒联想投资收缩战线,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遭遇“寒冬”,这对收回各种投资大大不利。二是全世界资本市场的“挤泡沫”行为也将对经济大环境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变慢,在中国也许会有两年的调整期。

柳传志说:“未来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之内,如果政府大的决策方向不变,国际上没有特别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变化,中国好的经济形势是势不可挡的。但当前的形势还是很敏感,因此要求联想体系下面的实业公司要制定相应战略、调整战略和加强执行的能力,以做到“形势好的时候能快速进攻,不好的时候能退缩回来,并保证有好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利润率。”

这位联想企业系的创始人表示,联想体系下面的投资公司应尽快把所投资的企业理一遍,看哪些是属于价值创造型的,该培育的培育,该退出的退出。同时,投资公司除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可能到来的“冬天”外,还要推动被投资的公司在业务领域做好应对准备。

随后,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也抛出了自己的“过冬论”:国内外企业、政府IT采购的资源将相应大幅减少,“冬天已经来了”。

尽管在中国乃至亚太市场上仍保持头把交椅,但一业内人士表示,联想面临的不仅是“深冬”,而是“冰河世纪”。而联想在英特尔迅驰1代到2代的过渡中,也比其他厂商积压了更多库存,奥运营销联想又花费不菲,那么“奥运过后,联想该怎么办?”

为此,杨元庆提出了自己的“寒冬衣服论”。

“寒冬”需要“衣服”!不过,评论“衣服”的暖和程度其实不仅仅是看其有多厚,更主要的是看“衣服”的质量是不是够好,够强,够暖和。以前我们是单纯的棉袄,后来又出来了羽绒服、太空棉,当然还有更多的保暖内衣等,这是一个技术的演变过程。

其实,联想“过冬”,对“冬天”的蛰伏更应该目光向外,把更多的市场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或者营造出更多的大本营,那是联想未来牢固屹立于世界500强的资本。

王石的“过冬论”一出台就遭到了“围追堵截”。

2007年12月14日,王石在一次房地产论坛上率先抛出“拐点论”,遭遇同行炮轰,甚至不少人用“阴谋论”加以曲解。

时间过去了半年多,冬天的寒意已经凛冽无比,再也没有房地产老板不承认“拐点”一说了,更没有人敢怠慢拐点危机,甚至“铁嘴”任志强也要学“猪坚强”了,就连逆势涨价的潘石屹也在博客中写出《住宅开发商在绝望中哭声一片》的文章。

尽管万科早有预料,而且也做了准备,但是因降价引发的“退房潮”还是将万科推上了风口浪尖。2008年8月,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用一篇名为《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文章与人们就“冬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交流:

“尽管在2007年我们已经预感到,在过于亢奋的市场气氛之后,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一个回归理性的调整期;但当调整真的来了的时候,我们还是难免会因为对市场变化的切身感受而萌生压力。

“毋庸讳言的是,这一年中,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还有我们珍惜的一些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舆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将是我们甚至所有亲近我们的人必须去面对的现实。”

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郁亮给全体万科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他在信中提到,中国的不动产价格并没有长期深幅下跌的空间。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在数年内不会改变,行业调整将更加强化这一特征,调整期内住宅施工和土地购置减少已经成为必然。而这将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将深刻影响短期和中期的未来住宅供应,决定了价格调整结束的最后期限。另一方面,这将带来土地市场的机会。而调整发生得越剧烈,它的这两方面影响也就将越强烈。在这段时间里万科的增长可能会暂时减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