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究竟意味着什么(1)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规律,企业界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无论你讨厌还是喜欢,“冬天”总是会来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冬天”。

其实,中国企业已经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冬天”,只不过,那都是个别企业的“冬天”或者某个行业的“冬天”。

那么,这个“冬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传统的理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

环境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理念的不适应。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危机到来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了一句名言:“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而此次危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我们以往的相对优势理念该抛弃了。

说起嵊州,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我在很多讲演中都问是否知道这个城市,除了在浙江省外,其他地方的人大多摇摇头,但如果我说,瓦兰蒂诺(V)、皮尔?卡丹、鳄鱼、金利来、圣罗兰等世界知名品牌领带就在这里生产,许多戴领带的先生们表情马上就发生了变化。

浙江省嵊州市现有领带生产企业1000多家,年产领带亿条,占国内领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80%以上,年出口量达到亿条,占世界领带销售量的30%左右,从事领带生产、加工、营销的人员有3万多人。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日本西阵、韩国大邱,成为世界的领带制作中心,嵊州的不少企业界人士都认为,他们具有全球性的比较成本优势,美国领带的生产成本最低为美元/条(约合人民币元),嵊州领带的生产成本最低为元人民币,除了嵊州的原料、土地价格具有竞争力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人工成本优势。

实际上,嵊州的情况反映了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的现状,特别是那些处于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无论是在浙江的温州、义乌,还是在广东和新疆,在中国加入WTO后,谈到自身的优势时基本上都声称,他们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此次危机中受到打击最重的就是广东、浙江等地这些以低廉劳动力作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

其实,这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值得仔细推敲。首先,仅就工资而言,中国制造工人的工资并不是最低的,越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比中国工人的工资低。其次,仅就中国国内的人工成本而言,由于许多企业富余人员众多或流程不合理,劳动生产率并不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总体人工成本并不比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低多少。最后,仅就中国国内的工资收入而言,变化也在发生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低工资逐年上升,就连内地的低工资状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曾为中部地区一家著名的服装公司进行过战略咨询,其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与海外企业(特别是与日本企业)和我国沿海地区服装加工企业相比,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而且这个成本可以弥补较高的运输成本。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人力资源流动速度加快,当地整体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该企业的人工成本从原先的300元/月已经增长到2007年的1000元/月,而熟练工人的人工成本已经超过了1400元/月。这种人工成本已经与沿海地区的服装企业相差无几,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也可以在中西部地区招聘到人工成本比较低的工人,而且向海外输出产品的运输成本比较低,因此,在从事外贸服装和来料加工方面,沿海企业的总体经营成本反而比该企业要低。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在外销服装加工生产领域的成本优势逐渐受到严峻的挑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