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究竟意味着什么(2)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即使中国的劳动力人工成本比较低的优势能够继续保持,在大批跨国公司和众多国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如此低廉的劳动力优势难道都是为中国企业准备的吗?据报道,2002年初,世界500强中的100强已经开始或决定把它们的研发中心搬到北京中关村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批相对比较廉价的中国知识分子将会成为世界500强的研发核心。除此之外,海外的不少中小企业也纷纷把它们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来提前享受低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如被嵊州几乎挤垮的韩国领带企业已经有20余家干脆把加工基地搬到了嵊州;日本的众多中小企业也纷纷进入我国东南沿海或者中部地区寻找出路。截止2007年12月,世界500强中有100多家企业表态,要把它们的制造中心迁往人工成本低廉的中国。

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我们中国的人工成本优势还能仅仅算是中国企业独有的吗?

我国企业界常常谈到的另一个比较优势是所谓的市场优势,其基本的论调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消费潜力巨大。如此说法听起来很容易让人接受,但仔细琢磨却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国的市场是很大,但在WTO规则下,所谓的市场优势究竟是谁的优势呢?

首先,中国的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实质性变化,它变得越来越开放,而开放的市场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而不是看参与主体的国别或民族,即使你是中国的企业,市场也并不会因此就对你青睐有加。比如,非常可乐的“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语并没有赢得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中国的农民很辛苦,但城里的消费者并不会因此就愿意购买中国农民生产的水果而对价格不太高但品质和环保标准比较高的美国水果不动心。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究竟对谁有利还是个未知数,至少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它绝对不只是属于中国企业自己。

其次,就目前的中国市场而言,也未必就是中国企业的“后院”。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市场的高端实际上已经被国外知名品牌控制住了。以领带行业为例,许多人分析,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领带消费市场需求日渐增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交际范围的拓展,领带需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国有4亿成年男性,目前约2亿人着西服,按每人2条领带推算,国内市场总需求为4亿条,而目前年生产量仅亿条,领带的市场空间将会有增无减。其中嵊州的领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这对嵊州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数据了吧。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中国领带市场的高附加值领域全部都是海外知名品牌控制,就连嵊州自己最有名的“巴贝”品牌也鲜为人知,国内市场占有率低得可怜。在嵊州80%多的占有率里面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海外知名品牌拿走了,同一厂家的领带如果贴上皮尔?卡丹的商标,在国内的市场价格就可以达到400元/条,用当地企业的品牌,最多只能卖到200元/条, 一般只有不到100元/条,嵊州只是赚了个加工费。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家电行业也十分普遍,如果说到整个行业,我国的装备工业、IT行业等关键市场领域更是外国产品的天下。就连我们赖以自豪的服装行业,女装市场的高端部分也牢牢地把握在国外知名品牌的手中,我们去中国各省市的大商场转一转,都是国外品牌吸引着中国白领以上的女性。而碳酸饮料、日常化学用品的情形更是有目共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