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轻取南阳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继拿下陈留之后,刘邦又顺利夺取了宛县,这是他的西征史上第二场关键性战役。

宛县,秦帝国南阳郡政府(郡治)所在地。刘邦占领陈留后,旋即出兵攻打洛阳,失利后南下,在犨(,秦县,今河南鲁山县)与南阳郡守齮()交战,南阳郡守齮大败,退守宛县。刘邦此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刘邦的想法很“单纯”,一切以入关灭秦为出发点,只要宛县不挡自己道,不拖自己后腿,就不必兴师动众大动干戈。

可是刘邦这种想法以及由此形成的进军战略,惨遭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极力反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良,他是刘邦从布衣至皇帝的传奇生涯中屡建奇功、协助刘邦夺取天下的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关于张良其人,我们将在讲后文中详细讲解,暂且不表。

陈胜起义之时,张良聚集了数百年轻人起兵。后来听说楚国王族后裔景驹被陈胜部下立为代理楚王(楚假王)驻扎在留秦县(今江苏沛县东南),张良便打算投奔景驹,路上巧遇刘邦,便阴差阳错地跟了刘邦,任掌管马匹的将领(厩将)。此后,张良时不时就用《太公兵法》劝导刘邦,并积极献计献策。刘邦慧眼识珠,也常常采用张良的计策,两人一直合作得很愉快。

当刘邦率兵绕过宛县,打算直取武关之时,张良劝告刘邦说:沛公就是再急着入关,也不能放过宛县。秦兵目前兵力还十分强大,又据守险地,如果我们不拿下宛县就直接西进,到时候宛兵在后,强秦在前,我们腹背受敌,那就太危险了。

刘邦一听,恍然大悟,连夜率兵从另一条路往回赶,并细心地更换了旗帜,以免宛县守军认出自己。天亮之时,他已率兵将宛县县城团团围住。南阳郡守听闻又有大军围城,立即很崩溃,表示要自杀。其门客陈恢拦住他说,这时候死岂不是太早了。

劝解了郡守,陈恢翻城下来求见刘邦:我听说足下之前与人有过约定,谁先入关灭秦谁就是“关中王”。现在您留下来攻打宛县,要知道宛毕竟是政府所在地,下辖十几个县城,百姓多,积蓄多。大家都明白,投降便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一定会死守城池的,如果您全力强攻,必将会有重大伤亡。当然,从您的角度来看,要是率兵绕过宛西进,宛兵追击在后,您将失去先入关者为王的机会。既然这样,不如双方约降吧。约降之后,让原来的郡守继续驻守本地,您带上他的士兵继续西进。而且,那些您尚未攻打的县城一定会对这种解决办法感兴趣,都会争着大开城门欢迎您的。您的西进之路自然会畅通无阻。

这一招的确很给力,刘邦当即表示同意陈恢提出的和平解放(约降)策略,并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此后,刘邦的西征军几乎一路绿灯,所遇秦县,无不闻风而降。

刘邦起义之初,尽管手下拥有萧何、曹参和一批文人贤士,以及樊哙、周勃、灌婴等一批武将,但这些人的才华尚未完全施展出来。刘邦西入秦关的征途中,凭借着郦食其、张良、陈恢三人的计谋迅速打开局面,使他朝着自己的最终梦想又迈进了一步。郦食其之计让西征军获得了充足的物资粮草,张良之策让刘邦意识到安全行军的重要性,陈恢的和平解放(约降)政策有效地瓦解了秦帝国的政权及军队的凝聚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的努力大大加快了刘邦西入秦关的速度,为刘邦清扫了不少障碍,争取了西入秦关的时间。而刘邦经过这个阶段的历练,其政治心态与军事智慧都日渐成熟,显示出了异常强大的判断力与分析能力,这使他在面对各位贤士的献计献策时游刃有余,低调地发扬着察纳雅言的优秀品质,得道多助莫过于此。

西征军轻取南阳之后,茫茫前途显得愈加宽敞,可刘邦清醒地认识到,西行之路没有捷径!刘邦在途中还将怎样克尽时艰,真正实现先入秦关的企盼呢?

请看下一章:《抢先入关的秘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