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偷袭陈留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刘邦西入秦关的情况又如何呢?出发前,刘邦驻兵砀郡(今河南商丘南)。从砀郡入秦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西进走函谷关进入关中,陈胜的部将周文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二是南下从陕西武关进入关中。据《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樊哙列传》等文献记载,刘邦行军的路线是先北上,再西进至洛阳,然后南下宛城,从陕西武关进入关中。

关于刘邦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行军路线,《史记》《汉书》中都没有交代原因,我们只能作一些简单的推测:先北上是为了解除楚王熊心所在彭城受到的秦军威胁,同时也策应宋义、项羽军的北伐,解除其后顾之忧。此后为了能尽快入关,便选择向洛阳进发。

万事开头难。西征之始刘邦并不顺利,还好他内心够强大,越战越勇,从南取宛城开始,几乎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就这样一直打到咸阳。

当然,刘邦之所以能扭转局面,也绝非靠着一己之力。在攻取重镇陈留之时,他便有幸得到了一位贤士相助,不费一兵一卒顺利通关。

这位贤士便是后来最得刘邦私心的高阳酒徒郦食其。郦食其是个家境贫穷、胸怀大志的“落魄”书生,为了生存做了个里巷看门人。地位虽然卑下,但为人狂放豁达又博学雄辩,因此县中有权有势的人从不敢使唤他(县中贤豪不敢役),并称他为“狂生”。秦末大起义开始之后,郦食其心里蠢蠢欲动,开始暗自寻找机会。像郦食其这样的读书人,肯定没办法去打仗,想要出头,唯一的办法就是寻觅一个值得自己“智力投资”的潜力股。当时,陈胜、项梁手下的将领都在陈留一带扩充地盘,经过高阳的就有好几十人,没想到郦食其竟然一个也没看上。

刘邦从西征开始就在各地招贤纳士,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得力助手。凑巧刘邦手下一位“骑士”跟郦食其是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当军至陈留附近时,郦食其便亲自拜访故人,说:我听说沛公为人傲慢,但心胸大度。他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主公,能不能让我先见见他。你就对沛公说,我们街坊有位郦先生,六十几岁,身长八尺,大家都叫他“狂生”,但郦先生自己却说他不是狂生。骑士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来的客人只要戴着儒生的帽子,沛公总是要把那人的帽子解下来往里尿尿。和人说话也常常破口大骂,你可千万别说你是“儒生”啊。郦食其说:你只管把我说的话转达给他就好,我自有办法!后来,这位骑士找了个机会将话传给了沛公。刘邦到了高阳,驻扎下来后,便召见了郦食其。

郦食其应命而来,递入名片,瞥见刘邦正坐在那儿让两名女子为他洗脚。郦食其心里明白,刘邦这是在试探自己呢。他没有下拜,只作了一个长揖,然后问刘邦:足下是想助秦灭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破秦呢?刘邦一听,破口大骂:该死的儒生!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祸害,所以诸侯才相继起兵反秦,怎么能说我是帮秦灭诸侯呢?郦食其淡定地回答:既然是要破秦,那一定要聚义兵,诛无道,不应当这么没有礼貌地见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么说,心里一惊,立即停止了洗脚,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恭敬地请郦食其上座,并向他道歉。

郦食其趁机为刘邦讲了战国末年六国合纵连横之事,他本来就饱读史书,能言善辩,一阵工夫便将刘邦忽悠得心悦诚服。刘邦特地留了郦食其一起吃饭,席间悄悄问他:你有什么好计谋吗?郦食其回答:足下初起,收聚散兵,不满万人,就想“径入强秦”。这好比虎口拔牙,凶险非常。陈留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城高粮多,我和陈留县令私交也不错。不如让我先去劝说一番,如果他听我劝,自然大功告成。如果他不听,你再出兵攻打也不迟,我还可以给你做内应。刘邦暗自揣摩片刻,决定依郦食其之计行事。

郦食其作为刘邦的代言人前往游说陈留县令,刘邦则亲率大兵尾随其后,静候消息。陈留县令不愿受降,刘邦趁其未加戒备之际闪电偷袭成功。

智取陈留是刘邦西入秦关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意义非凡,重要的是,这使刘邦的西征军获得大量的粮草和行军物资,解除了后顾之忧。

郦食其适时地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刘邦任命郦商为将军,率领数千人随自己南下,并且封郦食其为广野君。这就像曹操在著名的《短歌行》中所吟唱的:“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一场明主求贤,贤士择主的华丽演出,预示着君臣遇合的时机正在到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