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计取关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秦二世三年八月(公元前207年),刘邦军至武关。武关自古以来便是从河南地界东南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春秋时被称为“少习关”,战国时更名为“武关”。它和东面的函谷关、北面的萧关、西面的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武关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出关东行,盘山路曲折陡峭,崖高谷深,不是一般的险峻。古人有云:“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少习虚声能慑晋,却怜拱手送商公。”但是,刘邦进入武关后并未遭遇想象中的顽强抵抗,他又一次轻松通关,顺利进驻关中。

刘邦在攻取南阳郡之后曾派宁昌到秦都咸阳去和赵高密谈,而赵高杀了秦二世后,也私下勾搭过刘邦,想与他共分关中。但所谓的“共分”显然填不饱此时刘邦的胃,刘邦在这份合约下面签了个大大的“不同意”,继续进军峣()关。赵高被无情拒绝后还没缓过劲儿来,就被秦王子婴夺了性命。子婴派出大量军队,驻守峣关,企图阻挡刘邦前进。

子婴这面是带着点视死如归的悲壮心境,拼死拼活也要捍卫城池的意思。可这架势在刘邦眼里是小菜一碟,刘邦打算以两万兵力与秦军正面决战。这个直白的想法再一次遭到张良果断“叫停”。张良对刘邦硬碰硬的做法不无担心,劝说道:秦军现在还是很强大的,千万不可轻敌。轮到张良出场的时候情节总会很精彩,那么这一次他的智囊里又能变出什么样的妙计呢?张良献了三招:

一是贿赂秦将。张良听说秦军的将领原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人容易被利益驱动,于是委派郦食其携财宝前去贿赂。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峣关秦将被郦食其忽悠得云里雾里,再加上见钱眼开的本性难移,于是忙不迭地收下重礼,满口答应叛秦助汉,并表示愿意协助刘邦攻取咸阳。

二是设置疑兵。张良建议刘邦先留守大营,然后派遣一支小分队,先行一步,准备五万人的粮食,再到附近山上遍插汉军旗帜,设置疑兵。这一招好比是放个烟幕弹,让秦军雾里看花心神迷离。

三是发动突袭。虽说峣关秦将打了白旗,并答应协助刘邦进军咸阳,但张良却建议刘邦趁秦将懈怠之机,突袭峣关。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话,果断出兵,一击即中。

原本已和郦食其谈好条件的秦将万万没有想到刘邦竟会暗地里玩阴的,措手不及的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刘邦乘胜追击,一路杀到蓝田。子婴慌乱中赶忙调兵遣将,在蓝田和刘邦又进行了一场恶战,秦兵毫无悬念地再次大败。

至此,刘邦入关途中该打的硬仗都打完了。而这次三招智取峣关几乎是灭秦的最终章。此役结束,秦国兵力消耗殆尽,子婴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彻底玩完。

峣关之战最值得品味的莫过于张良之计、郦食其之舌以及刘邦的善于纳谏。刘邦并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需要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幸运的是,刘邦灵慧过人,通常情况一点就透,一知全解。在这个问题上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于是“以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成为其一生信奉的教条。此一役,刘邦便是借了张良的锦囊妙计,借了郦食其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谋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次刘邦赢得的确不太光明正大。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样也是具有其合理性的。要知道这一仗其实很危险,如果刘邦真有五万兵力,张良也不会绞尽脑汁想出这么个背信弃义的办法来。刘邦原打算以两万兵力攻关,差不多也就是他的全部兵力。张良的计策其实很高明,先以和谈麻痹,后以武力暗算,过程有点阴暗。刘邦急于求成是事实,所以才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人生的道德簿中添上了不太光彩的一笔。

蓝田大战结束后,刘邦“约降”子婴。子婴深知大势已去,于是穿上素服,驾乘白马,颈戴锁链,手捧皇帝玉玺、符节,在轵道(今西安市东北)旁向刘邦投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秦帝国终于走下神坛,正式成为历史,成为后人永恒的话题。

此时,正好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是秦帝国历法中新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刘邦历时二十七个月完成了灭秦的历史使命。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此年称为“汉元年”,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