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邦逃席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刘邦出了营帐,问大伙说,看来现在得赶紧走,可是没有机会告辞,怎么办?樊哙立即顶回一句,做大事不顾细节,行大礼不拘小节。我们现在是案板上的鱼肉,逃命都来不及,还告什么辞?刘邦听完,立即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他让张良善后,张良问道,沛公来的时候有带什么礼物吗?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白璧,是给项羽的;一对玉斗,是给范增的。不过看着气氛不对,没敢拿出来,要不你替我送了吧。张良应下。

刘邦的确很机警,他明白虽然摆平了项羽,但那位范老先生可不好糊弄,还是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为妙。当然也不是一走了之,即使是逃席也不能怠慢,特意部署了一下,安排得滴水不漏。

为了不打草惊蛇、惊动范增再生枝节,刘邦毅然舍弃了来时的全部车马以及一百多名随从,只骑一匹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员大将手持佩剑和盾牌紧随其后,步行而出。刘邦驻军灞上,项羽的大营在新丰鸿门,两军相距四十里,但刘邦一行放弃车马后便可抄小路返回,大大缩短了行程。刘邦临别之际,告诫张良说,从小路回到我军驻地,只不过二十里地,你估摸着我差不多已经回到军中,再入帐向他们道别吧。看看,多么心细如发啊!

张良估计刘邦已经赶回大营,方才入帐致歉:沛公酒量有限,不能再喝了,无法进帐道别,特意命我呈一对白璧献给将军,一对玉斗献给范先生。项羽问道,沛公现在在哪儿(沛公安在)?张良回答说,我家主公听说大王要罚他喝酒,刚刚已经离开,此时已经回到军营。刘邦已经回到驻地,项羽还在问“沛公安在”,真是讽刺到家了。

项羽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痛痛快快地接过张良呈上的厚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范增听张良说刘邦已经回营,气得七窍生烟,他拔出佩剑朝着玉斗猛挥下去,一击即中,玉斗应声而碎。范增怒不可遏地冲着项庄喊道,小子!真不值得和你共谋大事啊,将来夺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刘邦收了的!

范增的气极败坏说明他比项羽看得清,他看到了刘邦对项羽集团的巨大威胁。不过,他这样明骂项庄暗讽项羽的行为,也表现出这位“年七十,好奇计”的老人家少了点自控力,此时又何必这么不理智呢?既然刘邦已经成功脱逃,骂人又有什么用?这样不加掩饰地指责,只会加深自己和项羽之间的矛盾,更何况,还当着张良的面。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此时显出集团内部的不团结,特别是暴露了自己与项羽之间的不合,后患无穷。事实上,后来陈平归汉之后使的反间计,便是利用了项羽对范增的不信任。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为鸿门之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看看刘邦从鸿门顺利脱险的过程中,都使出了哪些招数呢?

一是鸿门说辞,骗取项羽信任;二是项伯陪舞,躲过项庄之杀;三是逃命要紧,忽略颜面;四是识人本性,利用项羽政治上的不开窍。

灭秦之后,坚持霸业的项羽并不以消灭诸侯王为最终目的,而是选择分封天下,企图成为天下诸侯的总盟主。刘邦作为天下诸侯一员,并且是非常有实力的一员,其存在的权利是不能轻易被剥夺的。项羽不杀刘邦,不灭刘邦集团,固然是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巨大危机,同时也不排除项羽坚持霸业的长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刘邦的处理。只要刘邦称帝的野心没有过于暴露,只要刘邦承认他这个天下盟主,项羽就暂时不会把刘邦怎么样。

曾经有人推测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可能达成了某种战略协议:刘邦让出关中之地,项羽放弃对刘邦的军事打击。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绝对不可能!项羽的霸主地位是打出来的,不是交换来的。除了后来杀了韩王成,项羽没有因为对哪个诸侯产生怀疑就立杀无赦,因为他需要大大小小的诸侯来成就他、支持他,否则,他的“霸业”就会变成海市蜃楼,美不胜收却遥不可及。

刘邦凭借众人相助成功从鸿门脱险,但是面对项羽的霸业野心,他“关中王”的理想到底有谱吗?项羽将会怎样安置“兄弟”刘邦呢?

请看下一章:《弯下腰做汉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